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宛平城墙枪眼密布 亲历者称当时子弹满天飞(图)

2014年07月07日 08:2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宛平城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弹坑。

  本报记者重访卢沟桥 宛平城墙下追寻“七七”印记

  文、图/记者白志标、林广

  1937年7月7日,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今天,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77年,昨日,本报记者驱车至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及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记录下了斑驳城墙下老人讲述的往事和当日的学生宣誓纪念活动。

  东门外城墙上枪眼密布

  宛平城东门外,紧临城门向北延伸的巍峨城墙边上是一条小道,小道外侧竖起了一道长长的栅栏墙。沿着栅栏墙里的小道北行,左手边的城墙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洞眼,有些地方洞眼密集,有些地方则相对稀疏,深浅不一,深的洞眼有10多厘米,而在这段城墙的中间部分是一个被毁坏的缺口,尽管进行了修葺,但依然能看出损毁的痕迹。

  在栅栏墙外,75岁的陈大爷告诉记者,自己是宛平城的老住户。说起旁边的这段城墙,老人说,那上面的洞眼都是当时卢沟桥事变时日本兵打枪留下的,“中间那段重新修补的就是当初被日本大炮炸毁的”。

  对于当时战争的情景,陈大爷说,听父母讲,“子弹满天飞,街上到处是死伤的士兵,当时我父母刚结婚,战争开始后离开这里一段时间,后来日本人投降了才又回来的。”

  桥上抚今追昔教育孩子

  穿过宛平城后,一条道路直通卢沟桥。由于年代久远,卢沟桥桥面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修葺,不过在中间和两端部分依旧保留了当初的条石路面。保留原样的还有桥上的那501座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如今的卢沟桥处于一座公园中,桥下的永定河平静地流淌着。

  带着孩子在桥上散步或来此旅游的父母们总会跟孩子讲起卢沟桥在抗日战争中的意义。昨日,两位年轻妈妈正给七八岁的孩子讲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这里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本人炮轰桥那头的宛平城,你们要记住,卢沟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具有深远意义的地方,记住从这里日本人开始全面侵华。”

  小学生立志做好男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就坐落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纪念馆在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正式开放。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记者抵达纪念馆时,在抗日战争纪念馆前的平台上,五星红旗下,来自当地卢沟桥第二小学的学生正在庄严宣誓。

  “好好学习,长大后给国家做贡献,勿忘国耻!”在红色影像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纪实专题展馆留言簿上,11岁的李琦留下了这样的话语。7岁的李龙滨写道,“先辈们不惜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以后我要认真学习,长大后要当个好男儿!”

  敌后抗战珍贵影像展

  广东战地记者多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办公室的吴娟介绍,7月2日,红色影像展正式开展,这也是今年纪念馆为了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里面展出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敌后抗战的珍贵照片,让人们真实地看到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日的场面”。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展厅里看到,在当年拍摄这些抗战照片的人们中,来自广东的战地记者占了相当比重,除了来自广东惠阳的叶挺将军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专职新闻摄影工作者叶昌林、晋察冀军团专职摄影记者叶曼之、抗大总校摄影记者和《晋察冀画报》副主任石少华等也都来自广东。

  在7月7日主活动前推出的还有抗战纪念邮局,吴娟说,这是全国首家以抗战命名的邮局,在7月4日正式开业,就设立在抗日战争纪念馆里,“开业当天发行了开业首日封,7月7日当天还有纪念封,邮局里还有一个只有抗战纪念馆才有的纪念邮戳,用这个告知所有来这里的人,告知全世界日本在中国曾犯下的罪行。”她还透露,纪念馆在积极搜集更多来自民间的关于抗战的文物,已经开通的网上纪念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