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廉伯公馆空置多年构件损坏 获90万修缮补助(图)

2014年07月23日 08:1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陈廉伯旧居内螺旋楼梯,可以看出栏杆等构件受损严重。 记者黎旭阳摄

修缮中的番禺石楼镇陈氏宗祠。记者黎旭阳摄

  广州投千万修缮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

  第二批修缮补助金申请8月15日截止

  今年7月,广州首批安排约4080万元用于各项文物保护,其中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补助1400.1万元,达34.3%之多。昨天,广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负责人李晓明组织媒体到广州荔湾区陈廉伯公馆、番禺陈氏宗祠(善世堂)两个市级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现场实地介绍文物保护情况。据了解,在首批文物修缮、保养补助中,陈廉伯公馆获得90万元修缮补助,陈氏宗祠获得了50万元修缮补助。

  陈廉伯公馆空置多年修缮在即

  陈廉伯公馆位于广州龙津西逢源路沙地一巷36号,属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仿欧式5层独立式建筑。屋主陈廉伯,曾任英国汇丰银行买办,后任广东省商团总团长。这里曾作为荔湾俱乐部,是洋务工人及工商界知名人士聚集活动场所。1946年,成为两广监务公署办公地点。新中国成立后,被改为广东省水利厅宿舍,顶部瓦面被拆并僭建多一层,后园部分园地被占用作小商铺。从2010年相关住户被迁出后,陈廉伯公馆被长时间空置,使得建筑内部受到更大的破坏。

  如今,这座历经80年的建筑几乎只留下一个框架,室内构件及地面损坏严重。经过广州市文广新局的多次踏勘研究和协调,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500岁陈氏宗祠修复工程拟今年完成

  陈氏宗祠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西约,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505年,建成于1520年的四进祠堂,是广州地区最早陈氏宗族祠堂,比广州陈家祠整整早了300多年。1683年清政府海禁撤销后复村重建,举全族之财力聘请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历时42年于1723年竣工,堪称国内建造时间跨度最长的宗族家庙。值得一提的是,陈氏宗祠进深95.25米,是广东省宗祠中进深最长祠堂。

  记者看到,这座四进祠堂的室内木构件基本修复。二进仪门几乎全部倒塌,现场石柱和石雕洒落一地。村民介绍,仪门是三间四柱三楼牌坊,白砂岩石砌筑。明间横匾前刻潮州进士周凤来题写的“六传光范”,后刻“星聚一庭”。

  仪门次间为拱形门口,仪门上石雕繁多,抱鼓石和地台全部是精美石雕。据悉,从2012年陈氏宗祠动工修复至今,已经投入600多万元,来自村民捐献、企业老板资助和政府支持。2012年广州市文广新局对修复拨付补助资金30万元,同时,指导陈氏宗祠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编制了《番禺善世堂修缮工程设计方案》。

  记者了解到,陈氏宗祠全面修复需要资金逾千万元,根据计划,修复工程将于今年内全面完成。

  业主如何申请修缮补助?

  7月5日开始,第二批及2015年广州市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补助开始接受申请,步骤如下:第一,今年8月15日前,需要申请修缮补助的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业主可在广州市文广新局官网下载填写相关申请;第二,由所属街道确认属实,向所在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第三,市文广新局将对所报申请项目统一提交专家评审,进行审核、评估,并公示审核结果,报批后安排资金。 (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曹晓亮)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