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2014年07月24日 17:21 来源:兰州日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7月15日凤凰古城内涝严重。

  凤凰古城被水淹前,景区美景宜人

  2014年7月15日,凤凰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凤凰古城段沱江水位猛涨,昔日安静和谐的“边城”,瞬间成为了一片泽国。古城景区被迫全部关闭,据凤凰县文物部门介绍,这次暴雨致使凤凰古城40余处文物古建筑受到洪水浸泡,部分县级保护文物受到损毁。

  而在2012年6月,宁波慈城也曾同样遭遇了一场暴雨,慈城古镇内有着600多年历史风霜的冯宅汪洋一片,墙面水迹斑驳,外墙上石灰脱落,整个建筑群仿若一座废旧的砖瓦块……

  几近雷同的遭遇,如此满目疮痍的场景,不禁让人们反思: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一座座古城变得如此狼狈,不堪一击?业内专家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经济的发展和对古城镇保护错位是主因——对旧城的改造使得城内原本发达的排涝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古城在遭遇暴雨后迅速出现内涝。

  凤凰遭洪灾,水系被破坏成主因

  凤凰古镇位于湖南湘西,建于清康熙43年(1704年)。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的美誉。

  然而这场洪灾过后,昔日清澈的沱江水变得浑黄不堪,洪灾过后随处可见的建筑垃圾,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此情此景,“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向光明网记者表示:“古城原本发达的排涝系统被破坏,导致了排水不畅。”

  阮仪三教授是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权威人物。“刀下救平遥”、“誓死保周庄”……曾因他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被保护,而被人们称为“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在他看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凤凰古城水系遭到了破坏,是造成古城内涝最重要的原因。

  阮仪三教授的这一观点,与湖南省旅游学会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方世敏不谋而合。方世敏教授认为,凤凰古城之所以洪水泛滥,除受大暴雨影响外,也有人为因素。凤凰古城旅游大开发促进城市发展同时,城区扩张、路面硬化和植被破坏,造成地表水直排至沱江的流量大增、速度加快;而沱江两岸商业开发过度,与河争地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沱江两岸及河面一味造景,造成行洪排水不畅,洪水来了自然被淹。

  “古城镇的排水系统不是相对科学,是绝对的科学”

  阮仪三教授介绍,古人修建城池时非常讲究风水,如果建好古城被水淹,那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古人在选址城池时会很注意城市和当地自然因素相协调,城市排水也十分注重科学性,甚至会精算到降雨时雨水在路面停留的时间、排水要多久等。

  上个世纪90年代,江南地区出现水灾,阮仪三教授曾到当地探访,发现被淹的基本上都是新城,古城镇却都安然无恙。“当时新城水淹到了膝盖,而古城马路上都没有积水。古城镇的排水系统不是相对科学,是绝对科学的。”

  “在宋朝范成大《吴郡志》中对苏州有这样记载,‘舟徒无垫溺之忧,堤上下复良田数千顷’。”阮仪三教授以苏州为例分析说,古代苏州城内河流四通八达,很少出现水灾。在1972年时,苏州古城内1/3具有排蓄水功能的河流都被填掉,以后每到暴雨,苏州城区内就会积水,后来在城市四角建造了水泵站,下暴雨时人为地抽水排涝。“后来苏州、绍兴等古城,只得把之前填掉了的河流又重新挖开。”

  百座历史名城凋零过半

  在中国几千年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古城镇作为一种文化记忆,也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历经数千年天灾人祸,能够把古城完好保存下来的名城并不多。阮仪三教授介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有近2000个古城镇,近30多年来,大多数古城镇都被改造成了新城,现在保有原始状态风貌的古城镇已经很少。“以江南地区为例,之前有130多个古城镇,到现在还保有古城镇风貌的,也就剩了十几个。”阮仪三说,“据我所知,全国12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概有一半都保护得不好,其中特别不好的就有8个,都被点名批评了。”

  针对目前中国现存古城镇的概况,方世敏教授介绍,“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有大批类似北京、西安这样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也有很多类似丽江、凤凰、慈城等的小城镇。”

  而就根据中国现存古城镇的保护情况,阮仪三教授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完整保护了的古城,如平遥、丽江等;二是留存了古城格局,保护了几片传统历史街区,如苏州、扬州等;三是只保护一些文物古迹,但城市已大为改观,如西安、南京、长沙等。“目前,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属于第三类,这是十分遗憾的。”

  人祸!乱开发加重古城镇灾情

  慈城被淹、香格里拉大火、凤凰古城内涝……放眼近年,这些保有原始形态面貌的历史古城镇在种种考验下,为何变得这般凋零?

  “近30年现代化建设,对古镇的破坏很大。很多地方不懂规律胡来,并且做完后还当成经验推广。”阮仪三教授举例说,比如填埋古城河道,虽然拓宽了土地、道路,但填埋物多是垃圾,这样城市地下水、土壤都被破坏了。“对于古城镇来说,破坏性的建设改造,最终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到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阮仪三教授以凤凰古城为例分析道,在10多年前,凤凰古城只有10来座古老的吊脚楼,可现在却有上百座;原来沱江上并没有桥,为了旅游美观需要建起了多座桥梁,桥梁桥墩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河水有阻塞作用。“以前沱江主要起交通运输作用,当时水面很宽,水流也很流畅,现在两岸设施都重新做了,四五层的吊脚楼打了木桩建到河里,古城也没有建好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往河里排。”阮仪三教授认为,“过度商业化与城市遗产保护理念不符,这种为迎合旅游,将安静的边城变成了旅游的繁华市场,致使古城以前那种安静的灵魂都消失了。”

  对此,方世敏教授也认为,现在古城镇景区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物质轻精神、重物件轻居民等现象,多数古城旅游开发商业气息过浓,为迎合游客需要不顾历史的真实,随意造景、编造故事、“移风易俗”,导致历史文化价值流失和旅游的不可持续发展。而在我国,虽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正在加强,但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环境的法律法规却不够系统、严格,留下了很多法律空白。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很多地区、部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不力,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可持续发展,不进行科学保护,造成了保护性、建设性破坏。

  古城保护突围:理念、立法并举

  一方面要面对GDP的炙烤,一方面是保护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古城镇。有人常将这两者看成是对立矛盾体,认为发展和保护难以协调,但阮仪三教授并不这样认为,“保护也是为了发展。如果不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单纯为了发展旅游,而造出来一些景观建筑,是很不可取的。”

  目前古城排水系统还能否负担起暴雨的冲刷?古城镇应如何防御和破解一场场垫溺之患?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古城镇建设又该如何突围,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古城保护的关系?

  面对一连串的问题,阮仪三教授的回答十分肯定:最主要的是端正理念。这一点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要做到。古人是以善良安静的心态建筑了古城,因此才会有沈从文笔下那么美的边城,可现在古城改造后却多了很多锐气,那种宁静祥和的气质缺失了。“古城发生种种灾难,反映出的是人们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理解不够,缺乏热爱之情。”阮仪三感叹,“凤凰古城被淹一下也有好处,能让那些盲目建设的人受点教训!否则长此以往,会出更大的事情。”

  对于保护古城镇的理念问题,方世敏教授认为也十分重要。他表示,要强化敬畏之心,珍重历史,珍重古人,真正认识和重视历史文化遗迹对国家、民族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科学理念下建立系统保护观念,重视文化价值,淡化经济价值;强化利用观念,淡化开发取向。同时既要重视文物单体建筑,也要重视历史街区;既要重视建筑体系,也要重视社会系统;既要重视历史文化城市,也要重视历史文化环境。凤凰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也是其魅力之所在,沱江两岸理当回归和谐,尽量还原它本来面目。

  “其次便是加强立法。”阮仪三教授说,“就整个文化产业来看,法律还不够完善。法律规定只有申请了文物才会受法律保护。这个保护范围应该扩展到历史建筑、历史城市。”

  在立法方面,阮仪三教授认为可以向欧洲、日本一些国家学习。他介绍,法国在大约两个世纪前,就出台了有关建筑方面的保护法;而日本在风景、文物、历史建筑等方面,已确立了5项法律,而且这些法律都是彼此覆盖,体系十分完备。□据光明网李政葳/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