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华宁陶:养在深闺七百年

2014年07月30日 21: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玉溪7月30日电(赵曦)天刚亮,周文林就已起身准备,这是他从家乡景德镇来到云南省华宁县古月品陶轩工作的第一天。作为拥有三十多年拉坯经验的陶艺师,周文林将在这里把自己的技艺教授给品陶轩的两位老板,胡文杰和胡文森。胡氏二人为兄弟,于2008年从大理远迁至华宁创业,而吸引他们的,正是曾经美誉中华的华宁陶。

  “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和松烟、开片精美”,这是中国陶瓷文化界对于华宁陶公认的评价。华宁陶起源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宁从出现就与陶器血脉相承。

  据考古学家推测,华宁县的陶器烧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直到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名叫车朋的景德镇陶工迁居至当地碗窑村,建窑烧陶,传承技艺。华宁陶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陶瓷史里,并于清代到达其影响力顶峰。碗窑村也成为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最主要的陶器生产交易集散地。

  华宁陶作为华宁县独有的一门手工艺品,釉色是其最大特点。配釉的原料通常是老沙、泥浆土、草灰、铜矿等当地出产的天然料子,经过制泥、拉坯、晾干、上釉等多道工序制成。而在烧制过程中,窑变的开片和色彩变化,则让华宁陶显得格外珍贵和稀有。

  但由于其制作程序过于繁复,且生产工艺跟不上时代发展,华宁陶自民国后期逐渐走向衰落。名噪一时的碗窑村也被历史遗忘,只剩下村口那副“五千里方圆有宁州陶器,六百年技艺源景德瓷都”的对联记载着曾经的辉煌。

  记者30日走访华宁县城时发现,尽管华宁陶在近代已逐渐淡出世人眼球,但华宁人对于制陶的传承却从未中断。道路两旁不时出现“某某陶厂”的标牌。其中不乏胡文杰、胡文森这样不远千里而来的外地人,更多的则是祖祖辈辈都以陶为生的本地人。

  戴云明今年28岁,个头高高的他言谈举止间常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老练感。孩童时光,戴云明是在父亲的陶窑里玩泥巴度过的。从玉溪师范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后,他进入当地一家陶器厂工作,边打工边学制陶。2011年,戴云明倾尽家里60万元积蓄,创办了宁州沁心陶艺工坊,主营华宁黑陶和釉陶。经过3年发展,如今他的陶艺坊年营业额已超过300万元,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客户遍布全国及港澳台地区。2014年初,戴云明带着他的华宁陶去新加坡参加“春到河畔”活动,受到极大欢迎,不仅陶器全部脱销,他也收到了众多海外订单。“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量跟不上销售。华宁陶制作工艺繁复,对陶艺师的技术水准要求苛刻。今年我们不仅新建了生产线,也从艺术院校招入相关专业学生,尽量把华宁陶规模做大,知名度做响”戴云明说。

  事实上,为了把华宁陶这块延续了七百年的“金字招牌”重新擦亮,自2011年开始,玉溪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陶产业扶持计划,除兴建工业园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外,也积极引入艺术界大亨,希望借其影响力为华宁陶增添文化内涵,提高竞争力。

  前途虽然看似光明,但复兴之路仍然坎坷。在2012年举行的首届“华宁陶发展论坛”上,就有专家指出过华宁陶的缺陷:至今为止,华宁陶尚未有标准体系出台;厂家各自为据,未形成体系;缺乏开拓省外及国外市场的动力;不重视自身宣传等等。虽然经过3年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想与宜兴紫砂陶、建水紫陶等拥有市场知名度的成熟陶品竞争,深闺中的华宁陶羽翼尚薄。

  其实,华宁釉陶没有烧制之前,表面的釉彩流露着几分青灰,让人无法想象其经过高温淬炼后的华美。或许和涅槃的凤凰一样,华宁陶只有经历过历史的磨练,才能重获新生。(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