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巫山农民组建管弦乐队 玩转西洋乐器

2014年08月05日 15:09 来源:三峡都市报 参与互动(0)

  长号、短号、唢呐、萨克斯……这些原本只能在城市舞台上才能见到的“西洋乐器”,如今,拿在巫山县首支“农民管弦乐队”——一群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庄稼汉手里,用他们布满老茧的双手演绎“高雅殿堂”的艺术,用心奏响“幸福生活的色彩”,令人钦佩。

  从田间地头到“高雅殿堂”

  8月2日,记者来到巫山县福田镇文化馆时,已是下午两点。此时的阳光毒辣,烤得水泥路面像着了火一般发烫,凝固的空气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顶着烈日走进文化馆的大门,记者眼前一亮,十几个人组成的“管弦乐队”正排练着歌曲。虽然酷热难耐,可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一副陶醉在美妙旋律中的神情。

  长号、短号、唢呐、萨克斯……记者看到,这支人数不多的农民管弦乐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队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都喜欢唱歌。”乐队队长田永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热情地介绍起来。田永直告诉记者,平时,队员们都要干农活,没太多闲工夫,只有遇上下雨天或农闲时才有时间聚在一起。“这几天气温高,下不了地,所以就将大家召集起来排练,要从田间地头走进‘高雅殿堂’,不下点功夫可不行。”田永直笑着说。

  在庄稼地里跨越“零基础”

  今年62岁的田永直曾在福田文化站工作过,粗通“五线谱”,平时就喜欢鼓捣乐器。近几年,眼见逐渐富裕起来的乡亲们越来越“讲究”,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都要到外地请乐队助兴,田永直萌发了组建一支农民乐队的想法。

  今年3月初,田永直召集了10多个平时喜欢唱歌的农民组建了巫山县首支“农民管弦乐队”,镇领导主动将文化站的活动室免费借给他们作为训练场地。

  “我们都没读多少书,根本不懂乐谱,可以说是‘零基础’。”乐队的萨克斯手刘国松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拿着一首简单的曲子,大家像看天书一样。为了练好基本功,队员们可谓煞费苦心,在“哆来咪”下面一个一个地标上汉字,就连在地里干农活时,也要用布满老茧的手将乐谱拿出来哼哼几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基本功训练,队员们学会了识谱、音阶、弹奏短曲,之后他们用了1个月的时间学会演奏乐队的第一首曲子《东方红》。

  “当完完整整地把这首曲子演奏下来时,大家非常开心,个个都像小孩子一样激动得直流泪。现在乐队可以完整演奏十多首曲子,大多是村民喜欢听的老歌和革命歌曲。”还没说完,田永直就笑了起来。

  用心奏响了“生活的色彩”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参加乐队之前,农闲时就是打麻将、看电视,觉得生活挺无聊。”40多岁的郑显桂原本是一个农村家庭主妇,乐队成立之初,平时喜欢“唱几句”的她在家人的鼓励下报了名,成了一名长号手。

  “参加乐队后,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充实多了,我现在可是村里的名人。”郑显桂笑着告诉记者,每次见她跟乐队外出表演,原来经常在一起打麻将的牌友们羡慕得不得了,一回到家里就围过来问长问短,有的还请她给队长“说情”,要求加入乐队。说起自己参加乐队的经历,郑显桂一脸自豪。

  “别光顾着说话,大伙得给记者同志露两手。”田永直挥着手打断郑显桂的话,大声招呼起来。“要得!要得!”队员们一边异口同声地回应,一边拿起乐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还没等记者答话,长号、小号、萨克斯……一起响了起来。

  婉转优美的旋律在炽热的空气中流淌,队员们扬着头,手指在乐器的按键上飞速地跳跃着,眼睛似闭非闭,一脸陶醉——是的,他们不是演奏家,只是一群热爱生活的农民,但他们用心奏响的不仅仅是乐器,更是幸福生活的色彩。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