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信公众号实名制需备案 时政新闻发布被设限

2014年08月08日 11:1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共十条,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即日起施行。其中许多规定备受关注,比如即时通讯工具公众服务提供者将实名制、公众号将审核备案、时政新闻发布设置权限、明确提出了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等。

  该规定共10条,第一条介绍了出台背景,第二条解释了“即时通信工具”和“公众信息服务”的定义,第三条介绍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相关工作。第八和九条介绍了处理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了施行时间。最主要的内容集中在第四至第七条。

  第四条: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

  第五条: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第六条: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第七条: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 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个人号朋友圈

  私人发布受保护

  公众发布有“红线”

  核心:对用户的私密社交行为,《规定》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对用户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公众属性行为,《规定》要求用户应按照协议约定遵守“七条底线”。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对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管理要求。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

  问:《规定》第六条规定用户应当承诺遵守“七条底线”,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七条底线”并非对网民行为的最高要求,而是本着“底线思维”,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底线,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广大网民自觉遵守“七条底线”,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才能让网络成为真正服务于社会的公信平台。

  问:有网民说《规定》将压制言论,您怎么看?

  答:恰恰相反,《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的言论自由。我们的网络空间不能成为杂乱无序、充满戾气的空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谣言、暴力、欺诈、色情、恐怖信息传播。自由和秩序是辩证的关系,任何个人的自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不能突破底线,妨碍他人自由。

  问:《规定》施行后,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群组、朋友圈等功能有何影响?

  答:《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群组和朋友圈具有私密和公众双重属性。对用户的私密社交行为,《规定》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对用户通过上述功能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公众属性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用户签订协议,用户应按照协议约定遵守“七条底线”。

  公众号朋友圈

  实名制 要备案

  时政新闻发布被设限

  背景:虚假新闻借助即时通讯工具用户规模巨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使用者之间信任度高的特性,被广泛转发和传播,最终形成谣言传播链条迅速扩散,引起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根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活跃度中,微信、QQ、ChatON、陌陌、LINE排名前五,活跃度分别为3.9亿、3.2亿、7565万、3290万和2448万,显而易见,“腾讯系”最受关注。

  易观智库分析师李欣然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本次发布的内容,可以说是从公众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两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对于公众信息服务提供者来说,《规定》明确了资质要求,并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公众信息服务使用者进行实名制;二是对于公众信息服务的使用者(即公众账号)提出审核备案的要求,并进行了时政新闻发布的设限。

  对于微信、微米、陌陌、来往、易信这些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出的规定,将会促使即时通信行业的运营更加规范有序,《规定》的发布对于非官方的、以新闻资讯发布为主的信息服务使用者(公众账号)影响是最大的,在以往非官方公众账号对新闻的发布中,出现了很多篡改、捏造新闻或是打着新闻旗号发布谣言的情况,这些虚假新闻借助即时通讯工具用户规模巨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使用者之间信任度高的特性,被广泛转发和传播,最终形成谣言传播链条迅速扩散,引起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此外,在规定中也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进行了鼓励,未来在更加规范、有序的即时通信运营监管体系下,公众账号将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工具。

  互联网观察人士王冠雄认为,部分条款此次是再次强调、制度化,比如公众号实名认证,微信公众号在注册时需要提交身份证、照片和手机,已经实名;而总体上此次加大了对隐私权的保护,对谣言的打击力度增大。

  腾讯:已封停400多公众号

  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超过580万,日均增长数由去年的8000个上升至1.5万个,其中绝大部分为政务、商务类。

  腾讯称,微信诞生3年多时间,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喜爱,但是也的确有少部分人滥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欺诈、营销甚至散布谣言。作为平台的运营者,我们一定会坚决扼制这种社会毒瘤的扩散。迄今为止,我们已经通过雷霆行动,以及配合国家的净网行动进行多次清理和打击,已经封停400多个公众账号,同时对大量涉嫌欺诈、色情以及谣言的个人账号以及公众账号进行了冻结。

  腾讯表示,其技术团队提供了技术识别系统、举报人工处理系统、辟谣工具等三大工具打击非法账户;此外,在日常运营中,腾讯有一支专业的队伍负责处理用户的举报内容。根据用户的举报,查证后一旦确认存在涉及侵权、泄密、造谣、骚扰、广告及垃圾信息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等,微信团队会视情况严重程度对相关账号予以处罚。

  网易易信对此回应到,易信将建立全方位的手段,确保对“谣言、侵权、人身攻击等网络违法行为”的管制,易信认为,一方面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呼吁全社会传递“正能量”,这里的“正能量”说的是“正确的能量”,让网络违法信息自动远离即时通信工具。

  综合新华社、央视、成都商报记者 席大伟

  朋友圈乱象

  “紧急通知——大量人贩进京”

  7月25日,在北京,这样一则消息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消息称:“今天北京市被偷了八个孩子,两名嫌疑人被抓起来”。北京警方调查核实后发现,这则消息纯属谣言,立即通过微博账号“平安北京”进行辟谣,并指出,同样的谣言曾在广西、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流传。26日,涉嫌编造、散布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张某被警方抓获。

  “泉州市区涂门街发生警匪枪战”

  近期在福建,一则“泉州市区涂门街发生警匪枪战”的信息引起震动,后经进一步查证,这些图片实际上是微电影《黄金大劫案》的拍摄现场。

  “假军人的望远镜:弹出针来射眼睛”

  在兰州,“街头出现假军人卖望远镜,在使用望远镜聚焦时,会有一根针弹射出来扎到你的眼睛,随后带走割器官,”这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快速流传,并且引起恐慌,后来也被警方证实是谣言。

  把脉

  治乱象

  护隐私

  畅言论

  ■关切一:是否能“蛇打七寸”

  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然而,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饱受诟病。

  微信、易信、陌陌等即时通信工具运行团队负责人普遍表示,当前出台《规定》很有必要,这将对他们加大治理网络乱象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抓手。

  “2005年,国家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推动了互联网新闻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即时通信工具已成为网民的主要沟通工具,新形势下出台《规定》也将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易信市场部总经理袁佛玉说。

  “《规定》总体上是适度的,强调了发展和管理两个角度并重。”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方兴东提醒,要谨防一些地方部门可能出现超越条款的过度管理。

  ■关切二:是否会“矫枉过正”

  《规定》指出,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采访中一些人士担心,如果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是否会“矫枉过正”,影响其个人信息安全。

  为此,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回应说,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督促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实名认证’将大大增加不良用户发布不良信息的成本。”陌陌运行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陌陌一开始就采取类似‘实名认证’的措施,每个手机号码只能注册一个账号,对用户信息也有着严格的保密机制,效果一直不错。”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保护个人隐私就要求相关管理者不要轻易介入私人交流空间,特别对非公开传播的通信内容管理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关切三:是否将“因噎废食”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极大地扩展了言论自由空间。据《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公布数字显示,中国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

  业内人士表示,有的网民担忧《规定》会影响网络言论自由,其实这是没必要的。

  网信办发言人姜军说,《规定》对于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尤其是时政信息,规定比较严格,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只提出要求遵守“七条底线”,在这“七条底线”之上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微信运行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管理办法的制定都是为了抑恶扬善,满足多数人的更好表达,同时约束和严惩极少数人不良信息的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韩晓宁认为,“实名”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手段和对不当言论的震慑行为,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在为网络谣言追责提供基础的同时,更有利于畅通网络信息传播渠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