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故宫筒子河16年来首清淤 曾捞出上万玉米棒(图)

2014年09月04日 10:5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陈年“老泥”里清出了iPad

  紫禁城的护城河——筒子河,积攒了16年、厚达15厘米的淤泥启动清理。一期工程东华门—午门和西华门—午门两段清淤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完工,二期工程择期再继续,将严格按照最高环保要求作业。16年没动过的陈年“老泥”里,饮料瓶、饭盒等食品类垃圾最多,但也有钱包、身份证、相机等物件,甚至还捞出一台iPad。

  西华门到午门段河水排干开晒淤泥

  昨天上午,明媚的阳光和红色的宫墙下,筒子河西华门—午门段河道里,河水基本已经排空,只余河底淤泥,八名身着雨靴的工人踩在河道里做排水的收尾工作(如图)。他们将坑坑洼洼里的水导流到一个地方,以进一步抽排干净。

  作为故宫的护城河、世界文化遗产,全长3.5公里的筒子河,自1998年进行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清淤治理,已有16年没有清淤过了。“淤泥里含有的营养物质多,影响水质很厉害,河水的颜色、透明度都会受影响。”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工程科副科长王慧智指着河中的淤泥告诉北京晨报记者。

  西华门—午门段的河水于9月2日基本排干。水排空后,下一步工序就是“晒”淤泥了,“人工把淤泥往一起攒,让淤泥符合装袋要求,然后装入不漏水的防渗编织袋,堆积在河边,夜间由大型运输车运送到淤泥消纳场。”

  曾一次捞出上万根玉米棒

  在被围挡围住的筒子河清淤岸边,记者看到地上有一堆清淤出来的“垃圾”,老泥里刨出来的旧物,谁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它们的主人因大意让它们跌入河水里。其中有钱包、样式古老的相机、身份证、银行卡,甚至还有一台面目全非的iPad。

  “我们请有资质的设计院测量了淤泥厚度,15厘米左右。”王慧智说,16年没动过的老泥里,一部分是“天然”的污染,有降雨中的大气污染物,有周边随地表径流流入的垃圾灰尘污染物;一部分是人为的污染,主要是游人扔进去的垃圾,饮料瓶、食品袋、方便面盒最多。“泥里头的物品很多,影响了水环境。”

  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是:去年环卫部门曾对这里进行过集中清理,共捞出了4吨多的垃圾,其中有1万多根吃剩下的玉米棒芯。

  王慧智预计,一期工程东华门—午门和西华门—午门两段共1公里的清淤,淤积量有7600立方米;3.5公里总长的一期加二期,预计清淤量在3万立方米左右。

  十一前,淤泥清捞完毕后,将重新往筒子河注入清水,届时,筒子河的水环境将有效改善,水清岸绿,碧水环绕紫禁城。

  1998年时淤泥厚度曾达50厘米

  对于为何16年没动过淤泥,王慧智表示,淤泥是年年累积的,达到一定厚度才会启动清淤。“1998年的那次清淤,淤泥厚度达到了50厘米。”另外,北京水资源紧张,筒子河的水源得不到有效的更换和补充,目前只有通过清淤来改善筒子河的水环境。

  王慧智说,在故宫边清淤泥,由于位置特殊,要考虑许多问题,包括前期和许多部门协调,淤泥外运场地和运输路线也要提前设计。为了保护文物,采取淤泥自然晾晒、人工清挖淤泥、夜间集中装袋运输等办法,严格按照最高环保要求,以保护周边的文物。

  晨报记者 王海亮/文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