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护宝奇兵”守护南澳Ⅰ号古沉船 缴获文物百余件

2014年09月23日 09:2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蓝天碧海,金沙白浪,被誉为“潮汕屏障,闽粤咽喉”的汕头南澳岛,地处闽、粤、台三省海域交会处。这颗位于北回归线上“粤东明珠”,是广东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

  2010年7月21日,“南澳Ⅰ号”打捞船“南天顺”满载着出水的万余件文物离开南澳海域,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在守护了1000多个日夜后,全程护送打捞船驶往广州。而在水下考古队完成任务后,“南澳Ⅰ号”沉船守护工作转为常态化,边防官兵通过雷达监测对沉船海域进行全天候保护,驱离可疑船只,7年来从未间断。正是官兵们的默默守护和无私付出,才确保了古沉船大量珍贵文物安然无恙。

  沉睡在海底400年的“南澳Ⅰ号”正在慢慢苏醒,这片由本岛和22个岛屿组成的南澳岛域,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租渔船24小时巡逻监控

  2007年5月25日8时30分,云澳边防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南澳岛乌屿与半潮礁(俗称“三点金”)之间的海域,有船只正在打捞海底的古瓷器。当所长朱志雄带领官兵开摩托艇赶赴事发海域时,发现两艘船只停泊在该海域,有人正在潜水作业。边防官兵登船检查,很快就在船舱里发现了21件刚刚打捞出水的古瓷器。

  在同一个地点发现这么多的古瓷器,引起了朱志雄的警惕。“现场查获的出水瓷器制作工艺独特,还有海底的附着物,我们判断,这些瓷器很可能是从海底的古沉船里打捞上来的。”

  边防派出所一边将情况上报,一边加派警力对“三点金”海域进行昼夜警戒保卫,并请来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古瓷器进行初步鉴定。次日凌晨2时,派出所再次接报,又有船只在“三点金”海域进行打捞,边防官兵随后赶到现场,再次查获古瓷器117件。

  “三点金”海域发现古文物的线索引起了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重视。从当年6月中旬开始,专业打捞船到达“三点金”海域开始初步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而在打捞船尚未到达南澳之前的20多天时间里,云澳边防派出所租用渔船对出水文物海域进行了24小时全天候巡逻监控,并将出水文物海域方圆一海里列为禁捕捞范围。

  在那段时间,云澳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刘虎几乎全程参与巡逻。“除了有时到派出所洗个澡,基本上天天都待在渔船上。”刘虎他们租用的渔船并不大,宽3米左右,长不到20米,困了只能睡在甲板上。夏天时节,海上蚊虫多,点上蚊香也赶不走。

  在云澳镇布袋澳一处僻静的海滩,有一栋很不起眼的烂尾楼。登上三楼,“南澳Ⅰ号”雷达监控点就设立这里,两位值班的边防官兵聚精会神地盯着雷达显示屏,监控着通过古沉船海域的船只。值班室很简陋,除了床、桌子、凳子、衣柜,再没有其他设备。

  接到报警可10分钟内抵达

  “南澳Ⅰ号”古沉船海域海水较浅,一些不法分子企图非法打捞,给边防官兵的日常守卫工作增大了难度。2007年,云澳边防派出所筹资购买了一套雷达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古沉船附近方圆一海里的海域。一旦有船在该海域停留超过设定的10分钟时限,系统便会自动报警,边防官兵10分钟内就能驾艇赶到现场查看。

  雷达执勤点,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你看,前面2海里处的那个小岛叫乌屿,那一片就是古沉船海域。”刘虎一边指着窗外那一片湛蓝的大海,一边对记者讲起选址的过程,“综合距离、高度等各种角度考虑,这里很简陋,却是最合适的地方。”刘虎回忆,2007年他到这里执勤时,雷达监控室连窗户都没有,夏天蚊虫多,冬天海风凛冽,遇到大风雨,就用木板堵在窗口。为了改善官兵的执勤环境,去年部队将这里进行了装修,安装了空调。

  有了高科技设备助阵,“南澳Ⅰ号”古沉船的防线更加严密。一天晚上,大雨倾泻,值班点的雷达屏幕上出现4个静止的可疑点,在目标海域上停留达15分钟之久。边防官兵接警后,顾不上披雨衣就驾艇出警。恰逢台风将至,海面浪高风急,能见度极低,官兵们沉着驾艇,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目标海域,发现可疑船只已驶往外海。

  边防官兵就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气候下,在海上经历了一次次的严峻考验,与窥视海上文物的不法分子进行着一次次的较量。

  ▲人物

  副所长刘虎

  拥有一身绝好驾艇技术

  山东汉子刘虎当兵来到南澳岛,11年过去了,如今,他已是云澳边防派出所副所长。

  刘虎有一身绝好的驾艇技术。记者随艇出海时,他的这身技术得以完美展现。摩托艇艇首昂起,飞跃在海面上。“你们都没事吧?”刘虎手握方向盘,关切地询问船上的记者。看到大伙儿没有出现晕船症状,他呵呵地笑:“今天天气很好,风平浪静,遇到大风浪,可就不是这样咯。”

  水上摩托艇是边防派出所的日常巡逻工具。“开摩托艇像开车一样,不过,水上摩托没有任何刹车装置,所以也有一些技巧,比如,启动或回航时都要低速行驶,而不是一下子关机,如果熄火,方向就不好控制。”

  2007年发现“南澳Ⅰ号”时,刘虎是最早赶到现场的官兵之一,也全程参与了近距离的海域巡逻工作。当时,他的妻子已经有孕在身。因为安保任务重,刘虎无暇照顾妻子,只能拜托岳父岳母多操点心。妻子临产时,又遇到刘虎在打捞船上执行保卫任务,等他得知消息辗转赶到医院时,已经听见儿子的啼哭声。

  谈及往事,刘虎的脸上写满了愧疚。“我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以后有机会,我希望可以弥补。”

  ▲故事

  8年接力帮扶单亲女孩

  13的小女孩小萱,穿着一条粉色的连衣裙,扎着马尾辫,安静地坐在云澳边防派出所的会议室里。她的旁边,是边防战士万炽山。面对外人,小萱几乎不怎么说话,看得出有些许不安和紧张。小萱在云澳中心小学读六年级。在她还不到4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在边远地区服刑,只能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家里也没有收入来源。2010年10月,政府将小萱家列为低保对象,但是按月发放低保费仍不够祖孙两人的生活。

  2006年,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主动承担起帮扶这名单亲女孩的任务。官兵们积极与云澳中心小学沟通联系,为小萱减免学杂费。一有空,就到小萱家里,给她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帮她辅导功课。

  每次学校里开家长会,小萱就感到比较为难,因为奶奶实在行动不便。得知这一情况,万炽山主动当起“家长”,替奶奶到学校给小萱开家长会。“说真的,我当时还真有点做了父亲的感觉。”回忆起那次特别的“家长”经历,万炽山倍感温馨。

  在官兵们的悉心帮扶下,小萱慢慢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影,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帮扶小萱,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即便我已经调走了、离开了,还会有其他的边防官兵来继续关心她、帮助她,就像接力棒,会不断地传下去。”万炽山说。

  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 发自汕头南澳岛

  统筹:戎明昌 徐林 洪奕宜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