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争议诗人”周啸天回应口语化质疑:关键在妙

2014年09月24日 1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争议诗人”周啸天回应口语化质疑:关键在妙
周啸天在演播室 中新网记者 张越摄
周啸天与主持人陈虎龙合影 中新网记者 张越摄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23日晚,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行,川大教授、“争议诗人”周啸天等获奖者领奖。24日,针对仍然存在的一些疑问,周啸天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人物对话间》畅谈获奖感受。因平时以写作古体诗为主,周啸天对古体诗的体例也颇有心得。面对网友有关其诗过于口语化的质疑,周啸天回应,古体诗语言有两种,即口语和稍微文学化一些的语言,并且,这两种语言类型均有“妙”与“不妙”的区别。

  本次鲁迅文学奖,周啸天凭借诗集《将进茶》一举获得诗歌组奖项。他笑言,诗集名字与李白《将进酒》颇为相似,但自己却并不喝酒:“别人总以此询问:不喝酒怎么写诗呢?我就有点不服气,退下来之后就写了一首《将进茶》。”

  当周啸天的诗作流传到网上后,曾遭到“打油诗”质疑。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该诗通俗易懂,不抽象。但同时提出,不管旧体诗也好,古体诗也好,都应该讲究平仄、押韵,相对来讲,周啸天的诗却显得有些口语化。

  “押韵平仄那些都不是问题,那些都是ABC。”对此,周啸天解释,网友的问题主要针对一些口语化的句子,比如“不蒸馒头争口气”、“不如吃茶去”之类,“很多网友质疑这个形式,但诗词语言实际可以分成两种,杜甫对此也曾发表见解。”

  周啸天解释,在诗歌语言中,一类比较口语化,一类则文学性较强:“口语化来源于生活,其他的更多来自文献。比如辛弃疾喜用书本语言的风格就比较典雅。但两种语言本身并无高低之分,各自都有‘妙’和‘不妙’。比较潇洒的作者可以在口语和文言中间来回换。”

  在周啸天看来,文言文与口语也均有“妙”和“不妙”的区分,因此不管使用哪类语言,都要“妙”才行:“口语当中有很多妙的东西,我经常运用口语。比如说提到不愿回应的问题,就以‘留一点口水养牙齿’作答。”

  为了更加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周啸天以苏东坡《定风波》为例讲解。他认为,苏轼要借景抒情,书写人生态度,其中“莫听穿林打叶声”整体都比较口语化,读者听起来“不费劲”;而接续而来的“料峭春风”则偏文学语言,这就说明,苏轼能够在这两种语言当中自由来往,这是最好的。

  “至于我的诗,有的读者只看前面几句‘不如吃茶去’会感觉口语化,并且有的人认为整首诗只有四句。其实并非如此。王蒙先生说,前四句他看了都笑了,但一看下面马上有所不同,逐渐典雅起来。”周啸天解释,这便叫“节奏”,即拥有内在韵律,“这也就是(诗歌语言)口语化、文学化的交替。”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