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迪亚诺获奖说明诺奖文学意味浓厚

2014年10月10日 16:41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文学诺奖

  失落与寻找的主题赢得评委的心

 

  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0月9日13时),瑞典文学院公布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现年69岁的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地平线》等。授奖词说“他唤醒了对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和揭露了被占领的人类生活”。而一直位居英国博彩公司赔率榜前列的村上春树,无缘诺奖,再次成“炮灰”。

  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评论普遍认为,失落与寻找是莫迪亚诺作品永恒的主题。作家王小波生前曾表露过对于莫迪亚诺的推崇:“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者是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莫迪亚诺,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

  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亦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

  当之无愧的法国第一流作家

  莫迪亚诺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从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从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1968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开始,莫迪亚诺连续获得了包括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其中《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莫迪亚诺成为一名不负众望的著名小说家。莫迪亚诺将《暗店街》题献给了早夭的兄弟吕迪和父亲,而出于对母亲的同胞、比利时侦探作家乔治·西梅农之喜爱,他的许多作品也带有推理小说的影子。

  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甚至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他在中国也拥有不少读者

  莫迪亚诺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他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对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莫迪亚诺在许多作品中都有所反映。他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

  莫迪亚诺的作品在中国也拥有不少读者,文化评论者叶倾城在受访时谈到,自己曾看过莫迪亚诺的一本《暗店街》。“失落与寻找是莫迪亚诺永远的主题。他的故事几乎全是第一人称,当事人总是失去了什么,或者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于是展开寻找。而到最后,谜也许解开,但又发现了新的失落。他的小说,可以视为一种隐喻,让读者意识到自己的失落。”

  莫迪亚诺迄今写出小说约30部,作品在中国屡有出版,最新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8月所出的《缓刑》。

  过往20余年,《暗店街》在中国不间断地换社出版,已有李玉民、黄雨石、薛立华等人分别翻译的多种《暗店街》,以及王文融所译之《暗铺街》交相问世,译文之间差异颇大。如开篇首句的翻译:

  “我飘飘无所适,不过幽幽一身影。”(李玉民译)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薛立华译)

  “我什么也不是。”(王文融译)

  (本版编辑整理)

  □记者连线

  莫迪亚诺的获奖再度引起中国读书圈内人士的关注。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学界相关人士,记录了他们对莫迪亚诺获奖的评说。

  曹宗国(文学评论家):今年诺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公认的当今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1958年发表的处女作《星形广场》,《环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他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注重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

  止庵(文学研究学者):有朋友问莫迪亚诺,我说他的作品的中译本(有二十多部)倒是全都读过,最喜欢《暗店街》《环城大道》《星形广场》,2005年还曾写过一篇评论《“海滩人”的告白》。但现在没必要凑热闹多说,只说一句:莫迪亚诺胜过勒·克莱齐奥不少。

  马原(作家):莫迪亚诺对法国的意义远不及北岛对中国的意义。毕竟这是个欧洲的奖项,欧洲人得奖的机会总归比较多一些。(本报记者李卿)

  □回响

  诗意,是法国小说的味道

  □邱华栋(《人民文学》副主编)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的作品二十年前已经翻译成中文了。我们也看过他的作品,比如《暗店街》。这部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青年中流传较广。因为那本小说很独特,就是讲一个失意的人,对自我自行寻找,充满了诗意,忧郁,调子和氛围非常独特。而且他的小说都很精悍短小,都是6万字至12万字居多。

  二战之后,法国文学有几种流派,包括加缪、萨特这两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存在主义小说家,阿兰·罗布格里和克罗德·西蒙为首的“新小说”派作家,其中,克罗德·西蒙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0年代以后又涌现出新兴小说派作家,法国当代文坛三杰出现了,即勒·克莱齐奥(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乔治·佩雷克。

  让人吃惊的是,2008年,法国小说家勒·克莱齐奥刚获奖,过了6年,和他同样水平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再次获奖,这就相当于,中国莫言刚获奖,隔了不长时间,贾平凹又获奖。这在诺贝尔文学奖史上很少见。

  我个人认为,亚洲作家自莫言获奖后,未来10年,亚洲作家不可能再获此奖项了。这是一个规律吧。另外,北美作家自去年门罗获奖后,未来几年也不会再颁给这一区域的作家。今年的获奖范围应该就在欧洲或旅居欧美的非洲作家。不过,真没想到的是非常具有法国味的作家最终获奖。

  精美,小巧,带有微微的忧伤情调,相当小众。非常艺术化和诗意,这些是法国小说的味道。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尤其具有代表性。

  有人认为,诺贝尔奖具有一定政治倾向。我不这么看。恰恰是近两年门罗和莫迪亚诺获奖,可以说明,诺奖文学意味浓厚。

  (本报记者蔡俊采访整理)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