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0后作家罕有著名长篇 被指"缺乏长篇文体意识"

2014年10月14日 14:41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0)

  70后作家曾被称为夹缝中的一代作家,前面被50、60后的经典作家的荣光所掩埋,后面又有市场表现不凡的80后。为什么70后一代被“忽视”呢?徐则臣认为首先批评家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主流批评家都是50、60后,经验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对70后的失语。

  最近,徐则臣不但凭借《耶路撒冷》获得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7月又成为老舍文学奖首位70后获奖者,8月又因作品《如果大雪封门》拿到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一时间,他被媒体赞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

  徐则臣认为,这一代人的写作存在自己的问题,“70后作家大部分是从期刊走出来的,先写短篇,再写中篇,最后长篇。可是等写长篇时发现,我们都快40岁了。”徐则臣举例知名作家余华和苏童,在20多岁时他们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已经出现,“余华写《活着》的时候也就三十出头,这部小说作为他最重要代表作,让他在30岁就把一辈子都积累好了。”

  徐则臣以国外作家作为对比,称自己多年来发现,同时期的外国70后一代作家早已声名鹊起,甚至占据了文坛主流。这是因为“国外出版困难,他们上来就费尽心思写长篇,并为此在艺术和主题上做足了功课”。徐则臣说,而国内的这一批70后作家罕见有著名的长篇作品,“我们写的长篇大部分是流水账,很多是中篇写长了,一不小心成了长篇。”徐则臣认为,70后一代面临的最严重的创作劣势就是“缺少从一开始就清晰的长篇小说文体意识”。但现在不少70后作家已经“醒悟”,并开始转向长篇创作。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