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颐和园宝云阁楹联被指少俩托 代替以铁丝捆扎(图)

2014年10月16日 15:06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图为宝云阁正门的铜联,上联底部和下联顶部各缺一枚如意托(画圈处)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图为楹联“缺托”处还捆着铁丝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图为楹联“缺托”处还捆着铁丝 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颐和园内的宝云阁铜殿是我国“四大铜殿”之一,其上悬挂的一副铜铸楹联可谓精美绝伦。但文物爱好者近日发现,从园博馆借展回来后,用来装饰楹联的如意托少了两枚,代替以铁丝捆扎,看上去十分扎眼。

  探访 铁丝捆铜联 如意托少俩

  记者昨天在颐和园万寿山附近看到,宝云阁铜殿的柱子上挂着一副铜铸楹联,上书歌颂佛法的“慧日杨辉千界晓 慈云垂润万方春”。楹联上雕有升龙、祥云等图案,连匾钩两端都有龙头装饰,其铸造精细度甚至超过铜殿本身。

  按文物爱好者“颐和吴老”的指引,记者注意到两块楹联均以细铁丝绑在柱子上。古铜色的大殿看上去硬朗厚重,而亮银色的铁丝与铜殿的整体色调格格不入。

  “颐和吴老”介绍,原本每块楹联上有一枚铜质如意托悬挂,下面有两枚如意托承托。从他提供的资料图片中能看到,两块楹联共配有六枚如意托。如今,上联底部和下联顶部各少了一枚如意托。

  回应 俩“托”在做研究 铁丝以前也用过

  记者上午从颐和园管理处了解到,宝云阁的这对楹联曾于2013年5月至11月,借展中国园林博物馆参加《北京皇家园林专题展》。借展程序及管理严格履行国家文物管理规定的申报与审批手续,楹联借展后于2014年9月16日归位。

  宝云阁楹联与建筑本体有6个如意托起装饰美化作用,托头建国前已丢失,建国后又添配。目前两处缺少的如意托,作为“颐和园匾额楹联研究课题”的样本正在研究,所以此次未安装,两个如意托仍在颐和园库房中完好保管。

  对于铁丝捆扎楹联的问题,园方表示此前也使用过。“因为楹联比较重,出于稳固的需要,下一步将进一步把外覆固定物美化”。

  背景链接

  宝云阁铜殿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一座全铜铸造的仿木结构佛殿。它通高7.55米,重207吨,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现颐和园)时无法烧毁它,是园内仅存的几座建筑之一。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连门窗也被劫运到海外。

  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将十扇铜窗购回并捐赠给我国。1996年又由法国送还铜窗一扇。

  文/记者 崔毅飞 耿学清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