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于丹:文化创意应扎根农耕文明 还原农耕文明节奏 

2014年10月18日 2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10月18日电 (见习记者 谢盼盼 实习生 章天启)18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认为,中华文化创意应扎根于农耕文明,即将中华农耕文明中的气质和观念彰显在现代创意中。

  本次论坛以“中华文化的创意实践”为主题,来自两岸四地1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化创意企业的近300人参加。

  “有人说文化创意是个筐,捡了什么都往里装。”于丹表示,打这张牌的人很多,但如今创意正在理性发展中,高校作为文化创意智库的作用正在彰显。

  在此前,中国的文化产业曾因普遍缺乏创意、历史底蕴挖掘不足、不沾地气的缺陷被人诟病。

  于丹为解决文化创意缺陷指出一招,着眼于中国的农耕文明的她,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意实践应是将中华农耕文明中的气质和观念融合彰显在现代创意中。

  自称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而农耕文明也成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但在于丹看来,“在农耕文明中,地里不仅生长着粮食,还生长着伦理观念和中国人的归属。”

  而与农耕文明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于丹关注的创意来源,于丹表示,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其实是相当于基督教国家的礼拜。“农耕文明时,节气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时间轴。但都市化以后,相对于国外人做礼拜的习惯,中国人节气观念已淡薄了。”于丹表示。

  所以创意是什么?于丹用一句话介绍,即为还原现代生活时,不失去传统的节奏感。“如果我们每天以8小时为工作节奏,每次都只剩下国庆寒暑假等放假,但这并非根属于农耕文明的节奏,”她解释道。

  对于中国目前被人诟病过的文创产业,她希望,中华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出现中国红的元素,或是青花瓷元素的点缀。于丹建议,创意应体现中国古代朴素的乡土观念,创意空间可在中国迅速走向城镇一体化的空间中,还原农耕文明的节奏和观念。(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