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莫迪亚诺:在没落世界里的迷失和寻找

2014年10月22日 09:07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特约作者任瑜

  阅读提示|随着瑞典文学院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新一轮的众说纷纭又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有人说莫氏早三十年前就该得奖,今日终于等到迟来的公正;也有人说此奖颁给莫迪亚诺,是追悼一个文学流派的没落,是诺奖本身已经衰退腐朽的表现。有人认为瑞典文学院今年慧眼识珠,莫氏实至名归;也有人认为莫迪亚诺和村上春树一样,始终差那么一点诺奖的“重量”。有人在这边大喊对莫氏早已熟识和热爱,也有人在那边暗暗疑惑谁是莫迪亚诺。

  那么,这位新科诺奖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家?

  什么样的莫迪亚诺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位犹太裔作家还真不能说是“完全的陌生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莫迪亚诺的作品就已经在中国现身,先是有百花文艺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的《暗店街》,随后有世界知识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青春狂想曲》(又译《一度青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法国文学翻译大家柳鸣九先生主编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索性两次推出莫迪亚诺的小说集,分别收录了六篇莫氏小说:《寻我记》(即《暗店街》)、《魔圈》、《夜巡》、《一度青春》、《往事如烟》、《凄凉别墅》。在花城出版社和今日中国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八月的星期天》之后,译林出版社也推出了自己的《暗铺街》(即《暗店街》)。此后的一二十年间,莫氏作品的新译本和新译作更是层出不穷、小有规模。可以说,在中国的文学舞台上,莫迪亚诺不是一个一晃而过的无名“龙套”。他屡屡登台、反复露面,足以说明他段位不低,也算是自成一角,自然会赢得一批读者。更何况还有王小波的得力“推介”呢。在小说《万寿寺》中,王小波描写了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引用了那句著名的“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以王小波对文艺青年的影响力,这般的引用和介绍,便是对莫氏的权威性肯定,同时也是对莫氏最好的广告,为莫氏招来了不少的文学拥趸。

  当然,莫迪亚诺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比在中国要著名得多。不提什么“当代最伟大”、“无与伦比”等赞誉之词,就实实在在地说,他也是一位作品非常畅销、拿奖拿到手软的作家。要说畅销,可以《青春咖啡馆》为例,此书在2007年出版后,两周内便销售十万册,可谓惊人。要说拿奖,从197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他曾连续、先后获得过罗歇·尼米埃奖、费内翁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奖、图书商奖、龚古尔奖、法国国家文学奖等诸多我们听说或没听说过的奖项。莫氏还有很牛的一点就是写起来手快,坚持能力也强,几乎每一两年都出一部小说,如此坚持了四十来年,迄今已经有三十多部作品面世。更牛的是,这些作品被认为“质量非常平均”、“几乎都在同一水平”。这样的作者当然会有大批的忠实读者紧紧追随,甚至有人将等待莫迪亚诺新作出版视为人生的幸福之一。因此,如果听到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秘书恩道尔宣称他已经读了四十年莫迪亚诺,请不要吃惊,如果听到诺贝尔奖文学评委会主席韦斯特伯格说他多年来读完了莫氏的所有作品,也请不要吃惊,他们,不过是无数“老读者”中的两个而已。

  外表相像内心不同的姐妹

  这么牛的莫迪亚诺到底写了些什么呢?“他用记忆艺术,引出最难捉摸的人类命运,揭露了纳粹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这是瑞典文学院对他的颁奖词,也可以视为对莫氏作品的总论式评价。不过,与其这么寻章摘句地引用和宏观大论地总结,不如在具体的阅读中细致地讨论和了解。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通常会很“深”,深刻、深厚、深沉、深邃,甚至,深奥。可是,小说要是“深”起来,要么是挑战自己的可读性,要么就挑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耐心,让人心生畏惧。幸运的是,这个世界总有例外。莫迪亚诺的小说,基本上都清透、好读,语言简练,富有诗意,又很传神。结构清晰明朗,内容却扑朔迷离。讲述干脆利索,情节却出人意料。永远有悬念引导在前,总是有神秘而动人的气氛。大幅留白,却有无尽意味。这一切让他的小说生长出一种“清简”的气质,散发出让你一口气读完的魅力。

  莫迪亚诺总是在写类同或相似的内容,很容易给他的作品找到标签:迷失、孤独、悲怆,追查、寻找、流浪,青春、回忆、“罪恶”的秘密,来历不明者、街道,还有他心中的巴黎。这些标签反复组合成了相似的格局、相似的人物、相似的事件、相似的情绪和感觉,于是就有人诟病莫迪亚诺自我重复太严重,就像始终在写同一本书。但是,如果你真的去读了,就会发现,这些书即便相似,也绝不相同。就如恩道尔所说,莫迪亚诺的小说就像容貌相似但内心截然不同的姐妹。你了解了其中之一,绝不等于了解她们全部。而且,你不会因为她们的相似而变得麻木,那些打动你的,还会一遍一遍地打动你,那些吸引你的,也还是一次一次地吸引你。

  不过,要在这些姐妹中挑出一个作为莫氏家族的代表,还真不容易。笔者就在《暗铺街》、《八月的星期天》和《青春咖啡馆》之间犹豫了很久,最终以阅读的愉悦度为标准,勉强作出裁决,选择了相对更为简练、节奏更紧凑、更挑战反应速度、悬疑度也更高的《暗铺街》。

  《暗铺街》:简单中的丰富和复杂

  一个在德国占领时期丧失了全部记忆的男人,在多年后成为一名私家侦探。为了寻找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根据蛛丝马迹的线索,追查了一个又一个证人,一幕一幕地拼接过去,一点一点地挖掘历史,也一步一步地走向真相。

  这是《暗铺街》所讲述的故事。莫迪亚诺采用了类似侦探小说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讲得紧张刺激、悬念迭出。他毫不废话,行动迅速,马不停蹄地领着男主角居伊,还有我们,从一个线索扯出一个人物,然后从这个人物再扯出下一条线索。他不停拉开一道又一道幕布,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场景。每一次你都以为即将终场,可是,幕布之后还有幕布,场景之后还是场景,水落石出的结局迟迟没有出现。是的,有些事情的真相确实被层层剥了出来,比如,居伊曾经用过什么假名、做过什么工作、遇到过哪些人,大家曾经承受了怎样的压力、不安和惶恐,还有,德妮丝是如何失踪、居伊是因何失忆的。但是,这些真相又有多大的意义呢?那些人已经各自飘零,战争已经过去,往事渐渐消失无踪,回忆也变得似真似幻,而德妮丝仍然不知所终,居伊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就在居伊决定回到旧日住址暗铺街去做最后的查询时,故事戛然而止。真相和历史戛然而止。

  除了这个失忆的故事,你还能从《暗铺街》看到什么?或者说,你真正看到的,是什么?对,就是瑞典文学院给莫迪亚诺的颁奖词里所说的,是“最难捉摸的人类命运”和“纳粹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所以莫迪亚诺在小说中反复表达: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无法定位、无法理出头绪;所以他在小说中反复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时代”。《暗铺街》完美地阐释了那句颁奖词。

  但是,仅此而已吗?

  不。《暗铺街》获得龚古尔奖之后,莫迪亚诺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力图“写出一个没落的世界。而法国被德国占领时期正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气氛。但是实际上,我所要表现的却是今天世界的一个极度扩大了的形象”。他做到了。除了那个没落的世界和奇怪的时代,《暗铺街》还表现了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寓意。

  比如说,存在,无根无依的存在状态。有多少人像居伊一样,生活在一片广袤无垠的开阔地中,找不到自己的方位,只能在时间长河里往回追溯,以寻找自己的“根源”,从而确定和支撑自己的存在?

  比如说,“自我”。又有多少人像居伊一样,丢失了真正的个人身份,只剩下一个名字和一些关系,只能依靠他人来标示自己,就像一缕不成型的蒸汽、一个没有面目的“海滩人”?

  比如说,生命的虚无。曾经的生命历程如此迅速地烟消云散,甚至了无痕迹,只留下越来越飘忽的记忆,我们能抓住什么、找到什么呢?最终,“我们的生命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吗”?

  这就是蕴藏在莫迪亚诺的简单里的丰富和复杂。而莫迪亚诺的天分也就在于,寓这种复杂于简单的表达之中。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