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辽代“首钢”宿舍区首度亮相 距“厂房”仅100米

2014年11月18日 09:1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考古人员在进行定位。

  遗址出土的炉渣。

  占地3000平方米 出土大量生活遗存

  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辽代冶铁遗址,被考古界喻为辽代“首钢”。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遗址发掘现场召开发布会,宣布继2011年发现1000年前的炼铁炉后,今年再次发现辽代炼铁工人的生活区遗址,出土大量辽宋时期文物。

  “宿舍”距离“厂房”100米

  辽代“首钢”的宿舍区就在一条山谷里,距离旁边的河道大约30米。北京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约3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已经布满了长方形的考古发掘探坑。

  据市文物研究所发掘领队刘乃涛介绍,发掘现场原为附近村民管理的栗树林,经探查共发现14处房屋遗址。“这些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屋内还有火炕的遗迹。”

  在房屋遗址上,还可以看到由石块儿围成的墙址遗存。刘乃涛说,保存最好也是最大的一处房屋遗址,距离2011年发现的炼铁炉遗址仅有100米。目前初步推测为管理人员的住房。

  工人待遇高于一般居民

  在生活区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辽代瓷片、瓷器残件、陶质板瓦、北宋钱币等文物。

  刘乃涛说,从出土物可以看出,当年在此炼铁的工人待遇很高,瓷碗已经成了很平常的生活用具。而同时代的辽代居民,通常还是在用陶盆等工具。“他们都是被辽代统治者高薪聘请来的。”刘乃涛说,不过这个聘请是要打上引号的。因为大庄科矿冶遗址群当时处于宋辽交界地带,这些工人都来自中原地区,显然他们大多不是自愿来打工的,很可能是被强掳来的。

  未来拟建冶铁博物馆

  据刘乃涛介绍,此次发掘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在地层下发现了房址、灶坑、道路、灰坑、炒钢炉遗址。

  “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炼铁生产体系。”刘乃涛说,附近有五处铁矿山。矿石开采出来后通过道路运到炼铁厂,冶炼出来的熟铁就在这里的作坊加工成兵器和生产工具。

  北京科技大学的李延祥教授参与了此次考古发掘,并带领学生们对整个炼铁遗址进行了分析研究。他说,1000年前的辽宋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炼铁技术,而欧洲人还只能烧制易于加工的“海绵铁”,无法将铁融化成铁水。“那时的冶炼技术绝对是国际最高水平了。”

  刘乃涛透露,延庆大庄科地区分布有众多冶铁遗址,今后还会进一步发掘。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大庄科地区将进行大遗址规划保护,有望建设冶铁博物馆供市民参观。

  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李木易/摄

  ■新闻链接

  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

  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北大对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进行了考古调查。目前发现矿山五处,冶炼遗址四处,居住及作坊遗址三处。该遗址群位于辽南京附近,历史上是宋辽之间的战场前沿地带。这里可能是生产兵器等军用产品的“兵工厂”,是冶铁技术自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传播的证据之一。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