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8届海洋文化论坛开幕 办甲午海战历史图画展

2014年11月20日 10:46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由盐田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深圳晚报社主办,盐田区图书馆承办的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第八届海洋文化论坛,昨日在盐田区国际创意港举行。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刘申宁、知名作家邓一光、古代海图研究者梁二平、文化学者胡野秋等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回望甲午放眼未来”,畅谈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甲午”与“海上丝绸之路”

  每年的“海洋文化论坛”都紧紧围绕大海展开,让我们重新认识海洋,发现海洋,海洋文化论坛的视野一次比一次宽广,盐田区乃至深圳市建设海洋文化的思路一次比一次清晰。“从2007年承办‘第一届海洋文化论坛’开始,迄今我们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期间先后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马鼎盛、石齐平,以及刘申宁、胡野秋、梁二平等20余名专家来盐田论道,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海洋文化的发展态势和海洋发展的未来,在盐田乃至深圳都掀起了一阵‘蓝色海洋波澜’。”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定海介绍说,今年则是围绕“甲午”和“海上丝绸之路”展开学术研讨。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还围绕主题“蓝海对话——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进行对话,讲述古代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从海图的发展历史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荣辱,旨在反思历史,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梦提供借鉴的明镜。

  此外,当天现场还举行了“甲午海战历史图画展”和《海洋深圳——深圳海洋文化历史地标田野调查报告》一书的首发赠书仪式。

  关注深圳的海岸资源

  在昨日的海洋文化论坛上,刘申宁认为,今年是甲午海战120年,但现在全国关于甲午海战的研究,其实最重要的都没有涉及。为此,他对其中的问题要害进行了分析:第一,清政府当时进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出现全盘西化完全不同。“日本出现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比如伊藤博文,这些人的学问是中国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推动改革,却没有精英,和日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是李鸿章不愿意打甲午战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北洋水师准备不足。”第二,思想上守旧。“当时的中国国民经过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已经变成奴性。百姓和国民有什么区别呢?国家如果不开放民智,如果不把百姓变成国民,难以谈打战。”刘申宁强调,当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从甲午走出来进入新的时代。

  邓一光则表示,中国文学对于甲午战争的记录或者反思是罕见的。他说,几十年后,日本作家开始对甲午战争进行反思,但在此过程中,日本因为甲午战争,海洋意识发展。“而且这个时候,其实日本的军国主义快速增长,日本文学也跟着开始。一方面,文学的做法是特别有意思的,文学有文学的规律,文学必须要保证自己文学的东西,第二,文学必须要借助一个民族和时代,所以日本在那时马上进入观念文学、黑暗文学。”

  邓一光说,与此同时,中国文学因为甲午战争发展得非常快速,变成工具论。中国文学工具论在甲午战争之后,可以说成为整个文学最终负面性的根源。他指出,“五四”时期的作家把文学当成启蒙的工具。但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文学启蒙工具论仍然没有消失。“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甲午被消失掉,或者甲午被掩盖掉,由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定位,使我们对海洋意识没有确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学无法对甲午海战做更多的反思,我觉得从历史上来分析是正常的。”

  深圳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建阳认为,海洋文化论坛的话题更多是关注国家战略层面,尤其今年是甲午120周年,更显重中之重。他还特别提到《深圳自然笔记》一书,激发了一股对美学和自然资源,尤其对深圳海岸资源的关注。记者 魏沛娜/文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