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校长"傅作义留给"呼和浩特第二中学"的印记

2014年11月25日 1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 题:“老校长”傅作义留给“呼和浩特第二中学”的印记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校志、校长八训、校歌、图书、职工名录、校史馆……迄今已走过72年历程的呼和浩特第二中学,对于其老校长爱国将领傅作义的感情依然“浓烈”。

  25日,当中新社记者提出采访这段历史的“印记”时,该校退休教师杨永亮拿出厚厚一叠发黄的资料激动地对记者逐一展示。

  在一本泛黄的《呼和浩特二中校志》上,详细介绍了呼和浩特二中与傅作义的历史渊源。

  据载,该中学前身是私立奋斗中学的中学部,1942年由傅作义将军于绥西陕坝(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创办。当时傅作义兼任董事长和校长,学生主要为傅作义部的干部子弟。1945年秋开始招收高中班。抗战胜利后,傅部奉命进驻归绥(今呼和浩特),学校亦于1946年随迁,接收日本人办的一所小学作为校址(即今呼和浩特二中西校区校址)。

  杨永亮说,由于战局变化,傅作义的奋斗中学在1947年——1950年之间,曾几度辗转搬迁。1952年8月,由绥远省人民政府接办,省政府副主席奎璧、军区司令员姚喆都曾担任过学校董事。1954年奋斗中学改名为呼和浩特第二中学。

  傅作义留给这所学校的更深印记是其作为首任校长的“校长八训”。“要有科学的头脑,要有愉快的心情,要有活泼的体态……”傅作义提出的校长八训在杨永亮看来,至今仍不过时。

  “天行健君子贵自强,我们要创造,无尽的创造……”至今仍在资料室中保存的“校歌”,仍见证着老校长傅作义最初办学风貌。杨永亮称,1954年前后毕业的一批学生们,至今仍会唱这首校歌。

  同样令呼和浩特二中师生们感受的“老校长”印记是该校藏有的一批图书。这些书由绥西陕坝随迁至归绥,约有上百本。

  25日上午,记者在该校图书馆和校史馆看到,这些书皮已经发黄的书籍均盖有“私立奋斗中学”印章,其中《康熙字典》、《吕氏春秋》、《徐霞客游记大观》、《中国文法要略》等书籍均设以专柜进行保存。

  该校教师薛俊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书都是从绥西陕坝地区用船经黄河运至呼和浩特二中,成为呼和浩特二中最早的图书馆。

  与此同时,关于傅作义的图书亦是该校图书馆收藏重点。记者注意到,其中傅作义的各种传记及傅作义后人出版的书籍成为校内学子们借阅的重点。

  傅作义的“影子”在呼和浩特二中几乎无处不见,在该校的资料室中,一名荣姓老师指着1949年5月的教职员工览表说,当时的校长傅作义,55岁。

  在该校的校史馆一架钢琴前,杨永亮老师说,这架钢琴也是傅作义作为校长给呼和浩特二中留下的“礼物”。

  “老校长”傅作义之于今日呼和浩特二中的最大意义是什么?该校校友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盖志毅认为:傅作义提出的“用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是傅作义留给这所学校最好的无形资产,这些教育思想很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读书与做人做事的关系。(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