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原创抗战话剧《中山码头》首演 剧本修改五遍(图)

2014年12月09日 10:35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话剧《中山码头》昨晚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首演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章剑华

  现代快报记者 邱稚真 摄

  昨晚,话剧《中山码头》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这部主创团队完全由江苏各界艺术家组成的原创话剧,是为2014年12月13日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专门策划。它用现实主义创作方式,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难以磨灭的伤痕。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实习生 陆陈媛

  年初开始策划,剧本修改五遍

  话剧《中山码头》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在中山码头做生意的吴老板购得小火轮一艘,打算在儿子的婚礼上赠与新郎新娘。可是,日军兵临南京城下,在保卫南京光华门的战斗中他的儿子壮烈牺牲,在伤兵医院当护工的儿媳也惨遭日寇杀害。家破人亡的吴老板万念俱灰,最终开着小火轮毅然冲向日寇的舰艇。

  该剧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策划,为了把该剧打造成一部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话剧精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章剑华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该剧的情节设置、形象塑造、人物语言和舞美设计等方面进行精心打磨。《中山码头》从策划到演出,剧本经过5次修改,倾注了多位江苏艺术家的心血。

  章剑华表示,在这5次修改过程中,经过商议,大家最终舍弃的是一些无用的细节,比如调侃性质的噱头;留下并突出的是吴老板这一家人悲壮到极致的命运,希望可以用这样的悲壮,带来沉思和力量。

  江苏团队打造,南京元素不少

  与很多话剧不一样的是,昨晚《中山码头》的演出现场,台下一直十分安静,观众沉浸在众多人物的命运中久久难以回神。用一位观众的话来说:“这是一部没有笑声只有眼泪、没有掌声只有沉思、没有柔弱只有悲壮的话剧,是对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的最好纪念。”

  演出中有很多南京元素,比如吴老板的客栈就开在中山码头的旁边,他为儿子张罗婚礼的过程中还提及了韩复兴、绿柳居、中央饭店、中央商场等南京人熟悉的名字。剧本的南京味儿,和主创团队的组成很有关系。话剧《中山码头》从编剧到导演、从主演到舞美,都来自江苏,可以说这是一部完完全全江苏原创新编的精品话剧。

  至于剧中人物,总导演韩毅君表示:“《中山码头》中的人物是没有原型的,吴老板这一家人,是主创团队从南京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中提炼出来。不过剧中的故事都是有出处的,比如在上海某银行内避难的数百名中国人被炸死、中国轮船自杀式撞击日军舰艇等事件,都在剧中有所体现。”

  在演员阵容上,扮演“吴老板”的演员蔡伟,以及饰演“孙坊长”的郝光,都是国家一级演员。饰演“康爷”的铁金良是国家二级演员,曾在电视剧《半路夫妻》、《国家机密》等剧中有精彩演出。几位“老戏骨”和年轻演员同台飙戏,也是该话剧的一大看点。

  对话

  章剑华:

  为接这部话剧

  导演推掉原来的安排

  现代快报:为什么《中山码头》这次的演出会采取赠票的形式,邀请南京市民免费观看?

  章剑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部剧,看到南京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也看到我们普通底层的南京老百姓在那个国难当头的时候,是有骨气、有精神、能够去抗争的。

  现代快报:您认为《中山码头》最感人、最能让观众入戏的是哪一幕?

  章剑华:最后一幕达到高潮,儿子没了,怀孕的媳妇也没了……最后他们被逼上绝路,决定和日寇同归于尽。

  现代快报:《中山码头》的主创人员都是江苏的,其中一些老戏骨10多年不上舞台了,您怎样打动他们来参与这部剧的?

  章剑华:我们的艺术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只是没有好的台本,他们也焦急。我们年初说有了一个好的剧本,请他们在国家公祭日这个重要的纪念日进行演出,他们都是二话不说调整了原来的安排。比如韩导,她原来还有一个其他剧目,但看了《中山码头》的台本,就决定推掉原来的安排,接下这个剧。

  现代快报:江苏是一个文化大省,但是经典的好话剧好演出并不太多,这方面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想法?

  章剑华: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确实如总书记所说,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所以我现在抓两头,一是打造名人名作,二是培养新人新作。我们准备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合作,让他们推荐一些有写作基础的学生,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来进行文学创作,而后再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指导,争取让他们创作的作品能有机会搬上舞台,将培养与创作相结合。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