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倒逼媒体自我勘误

2014年12月30日 10:46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平安夜,《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 “2014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据透露,一年中的绝大多数语文差错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如马航失联事件报道中的“通信”与“通讯”混淆;“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而在两会报道中常将“议案”与“提案”混淆。此外,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热播电视剧《红高粱》也“贡献”了一个差错,误将“鬆树”认为是“松树”的繁体字写法。(据《文汇报》)

  《咬文嚼字》每年评选出的“十大语文差错”,不仅权威,而且很有针对性。这种评选,不仅开设“语文大课堂”,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而且唤醒了社会成员对母语的敬畏之心,激发民众准确、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很多用语错误,完全是常识性的错误,或许根本就不该发生。比如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之一,“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便被好多人忽视了。正如《咬文嚼字》所称,“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计生新政的误读。因此,必须用“单独二孩”,而不能用“单独二胎”。再比如“通信”误为“通讯”,“拘留”误为“逮捕”,“碑文”误为“墓志铭”,“折桂”误为“折桂冠”等等,也都属于这种情况,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并非不可以避免。

  其次要强调,《咬文嚼字》每年都评选一次“十大语文差错”,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及做法,更加难能可贵。《咬文嚼字》每次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不仅态度严谨,而且程序规范,先后经历“条目征集”、“条目筛选”、“专家审核”、“征求意见”、“最后审定”等步骤,可见多么用心,多么努力。能长期坚持这么做,难道不值得肯定吗?近年来不少电视台推出了“汉字听写”、“成语竞赛”等字词类节目,在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很多观众、网友便提出,这样的节目不能只为了眼前的收视率竞争,而应长期办下去。可见,《咬文嚼字》长期坚持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做法是多么的有眼光,有毅力!

  由此想到,作为各类媒体,在虚心接受《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的同时,能否也针对自身容易出现的用语差错,认真进行“咬文嚼字”呢?如果能专门开辟“勘误”栏目,长期坚持自我纠错,无疑就更好了。多数媒体曾经都这么做过,对于读者指出或自身发现的用语错误,会及时进行声明和纠正。但现在少了。不过也并非没有,比如《新京报》、《现代快报》、《杂文报》等,仍然会经常性刊登“更正”、“说明”、“读者挑错”之类的内容。如果各媒体都能这么做,经常性勘误,那么,一定会大大减少用语错误。 万阕歌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