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荐书”书目公布 迟子建《群山之巅》入选

2015年01月16日 15:4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参与互动()

  时序更迭,一年复始。2015年,岁月又将为我们雕琢一圈崭新的年轮。这是一段历史的终点,也是梦想和求索的起点。来之不易的历练和积淀,使得我们能够从容地做一些理性的厘清和取舍。诗人常常喜欢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那是因为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我们经受生活的各种重压还能倔强地抬头瞻望,则由于新的一年代表着一种不确定的因素,不确定恰恰才能催生梦想。显然,2015年初,以各类名目出炉的新书让眼花缭乱,庞杂的信息量在新年伊始即带来某种“视觉劳累”。

  自2011年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原中国图书商报)与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首次顺利开创“媒体荐书”活动之后,到2013年初、2014年初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先后两次独立组织“媒体荐书”活动以来,该项目逐步发展成一个有趣且耐人寻味的荐书品牌。换言之,媒体记者编辑们推荐的新书门类不一,内容不同,但无一例外的精准好看。精准,说的是对于所言说的话题融贯汇通,有所创见;好看,说的是文字清通,不摆架子,令读者因可亲而觉可敬。

  由此,参照往年惯例,在201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刚结束之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采访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编导丁颖洁,《光明日报》评论部图书组记者、编辑李苑,《中国青年报》文化生活部记者、编辑张黎姣,知名作家、《南方都市报》资深编辑侯虹斌,团中央未来网记者、编辑白国宁,中国新闻网记者上官云,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编辑吴屹桉,《北京晨报》副刊部主编蔡辉,网易云阅读高级编辑张玉,腾讯网读书频道记者、编辑陈超,《西部商报》评论部主任瞿方业等共同推荐了“2015年度值得期待30种图书”。

  此次推荐活动,主要凸显媒体人的视野和判断,以期对业界有所参考和启发,并可视为2015年“全民阅读”的另一份新书导览。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潘启雯

  第一读者和第一反映带来的别样阅读风向标

  审视上述媒体推荐团组成人员——这12位记者,是来自不同区域的媒体人,有来自书业媒体的,也有来自都市媒体读书版的记者,同时还有来自电视台的记者,更有来自网站的记者,成员可以说涵盖了各类媒体。由于报道的需要,文化图书记者每天经手各种新书,他们往往被外界称作是“第一读者”。对图书好坏往往也能做出“第一反映”。近年来,不少大型的好书和新书推荐,也都离不开媒体记者编辑的身影,不少好书评选项目还设立了“媒体评审”,比如,“深圳十大好书”评选、“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评选等都有媒体人的参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凸显了好书评选或推选注重考虑媒体人的意见和判断。同时也由于媒体记者的推荐或参与,不少图书很快成为阅读的另一股风向标。

  每位记者推荐自己心目中“2014年度值得期待10种图书”,去除重复推荐的书目,10位记者共推荐了60种图书。1月10日~11日记者们经过两天的紧张反复的考量和甄别,最终形成媒体记者“2015年度值得期待30种图书”——包括《群山之巅》、《时间之口》、《十二公民》、《人类大家庭——长期失去联系的表亲》、《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等30种图书入选(详见文后附录“媒体记者推荐‘2015年度值得期待30种图书’书目”)。在不少媒体记者看来,这些图书,无论从作者的知名度来说,还是从图书本身的品质来说,2015年乃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图书或许都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群山之巅》等被重点关注和推荐

  “闪光的不都是金子,因为它也可能是钻石”——对这份书单,不少媒体记者借莎士比亚这句话道出他们的看法。

  在推荐过程中,有9位记者重点推荐了迟子建的《群山之巅》,7位记者推荐了张宏杰的《给曾国藩算算账(京官时期):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6位记者同时推荐了张志扬的《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向松祚的《新资本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和救赎》、曼素恩的《张门才女》,由此可见这前5种图书的分量和价值。

  从第一部长篇小说《树下》开始,20多年来,在持续的中短篇小说写作的同时,每隔三四年,迟子建说自己总会情不自禁地投入长篇的怀抱。《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等,就是这种拥抱的产物。对于长篇小说的感情,迟子建难以割舍,“有的作家会担心生活有用空的一天,我则没有。因为到了《群山之巅》,进入知天命之年,我可纳入笔下的生活,依然丰饶。文学的春色,一直与我水乳交融。”虽然迟子建表示,自己写这书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瓶颈,但是其还是她的呕心沥血之作。因为在写书的2年间,迟子建两度因剧烈眩晕而中断。家人担心她的健康,曾不许她再写下去。“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心是颤抖的,而写完之后还有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这就是《群山之巅》带给我的。”

  据悉,《收获》杂志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单行本同步,于2015年1月号刊登《群山之巅》,主编程永新读完后在邮件中给迟子建写道:“你的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复杂、诡异而充满魅力的中国北世界。”这让迟子建感到很安慰,“只这一句,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10岁解放,20岁失学,30岁坐牢,40岁入翰林,50岁南迁,天之涯,海之角……”可谓是张志扬多艰而又从容的人生写照。张志扬是中国哲学界具有原创性思想的学者,最先提出“存在哲学”、“语言哲学”、“政治哲学”、“创伤记忆”等概念,引领中国哲学思潮,成为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哲学学人心目中公认的大师。

  《幽僻处可有人行?》包括3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张志扬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艺术和电影的所思所感。人生、文学、电影“三重

  妙门”之内,尽是思想者的独家记忆。

  现实题材作品因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怀而广受推荐

  媒体人向来似乎都对“现实题材类”的图书持审慎的态度。《女殇:寻找侵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等被媒体记者们推荐,确实颇为难得。    (下转第10版)  (上接第9版)

  有5位记者同时推荐了霍达的《补天裂》、唐诺的《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段瑞秋的《女殇:寻找侵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有4位记者同时推荐了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时间之口》、阿力克西·热尼的《法兰西兵法》、马克·李维的《第一夜》、李玉娇等的《十二公民》、科林·格罗夫斯的《人类大家庭——长期失去联系的表亲》、劳拉·希伦布兰德的《坚不可摧》。

  而这其中,又以《女殇:寻找侵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和《坚不可摧》最为引人注目。

  曾任报纸、杂志记者兼编辑,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现为自由作家的段瑞秋因偶然机缘接触到中国“慰安妇”的线索后,她一发而不可收,历2年时间,奔波万里,寻找到现幸存于世的27位侵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以女性特有的悲悯和关爱,取得这些沉默多年的受害者的信任,让她们开口,讲述个人在那场战争中屈辱的经历和战后艰辛的人生,留下难得的历史证言。对此,知名军史作家、《1944:腾冲之围》的作者余戈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作者听从使命和良知召唤般的历史担当及踏实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使该书成为‘慰安妇’这一历史问题的索引式的收官之作。毫无疑问,这既是作者对那些孤苦的灵魂的献祭之作,也为人间留下了一座不朽的警世之碑。”

  《坚不可摧》之所以被不少媒体人关注和推荐,或许与其同名电影将于1月30日在国内上映有关。该书整个故事反映了“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及前后个人命运的起伏跌荡,感悟生存、反抗、救赎与尊严的心路历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具有哲理性和趣味性,紧扣人心。故事像鲁宾逊漂流记,主人公经历又有点像老布什,同时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机击落,被救起,只是他没有老布什幸运,没有成为战争英雄而成了战俘,从中却体验到了常人不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是喜欢战争题材读者最爱关注的兴趣点,特别是喜欢猎奇冒险或心理探索的读者们。

  从媒体人的推荐结果来看,这些作品无疑都是关注现实生活,并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关照,让人们看得有滋有味的同时,或许还能引发读者的普遍共鸣。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