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秀华谈写诗:打字很费力,诗歌字数最少(图)

2015年01月20日 11:33 来源:南京晨报  参与互动()

  余秀华的新浪博客名叫“云端梦呓”。2014年12月17日,她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后,回到湖北钟祥市石碑镇横店村八组的家里。两天后以“云端梦呓”发表《北京之行略记》,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3年前,2011年9月30日,时任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的李书新在荆门论坛上实名发帖,这样写道:“她挣扎着,上网,敲打着这个社会的门窗。她知道她要什么,她想更多地与社会亲近。”

  而在这两天,独自挣扎和敲打了十几年的余秀华遭遇了整个社会的“亲近”。“一夜之间,余秀华的诗在微信上爆红,一天之后,她家小小的院子里,已经挤满了采访的记者。

  3年前已小有名气,不过影响力有限

  2011年的那次探访显示,当时,余秀华作为诗人已经在某些论坛上小有名气,不过影响力有限。2011年秋天,根据李书新和随他同行的记者杨新星的观察,余秀华的生活是宁静的,虽然孤独。“余秀华的家靠近村公路,有一条碎石路连着她家。碎石路两旁长满蒿草,间或一株两株南瓜、豆角什么的。余秀华说,这些乡间的植物最为幸福,它们享受着最好的阳光,一点一点享受,一点一点老去也值。”

  不过文章也明显在强调着一种孤独感:“我们围坐在一起,帮助余秀华剥棉花。其双亲年近七旬,这些天还在帮别人家打场。余秀华干不了其他农活,就和奶奶剥棉花;其奶奶年逾九旬,精力不济。祖孙二人亦少话语。”

  据日后媒体的访谈和报道,38岁的余秀华前半截人生可以概括为:因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高二辍学后便在家里安排下结婚生子。目前儿子在武汉读大学,她与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没有收入,甚至需要年迈的父母照顾。

  为什么写诗?因为打字很费力,诗歌字数最少

  刘年在《诗刊》推出余秀华时还没见过余秀华:“为了写这篇文章,做了简短的采访。电话里,她咬字不准,于是改作QQ聊天。她的智商不仅不低,反而很高。”

  2014年,在余秀华独自写下了2000多首诗后,《诗刊》编辑刘年发现了余秀华的诗。

  关于余秀华何时开始写诗,凤凰网说她“从2009年到现在,写了近2000首诗”。人民日报说写了16年:“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

  但后来余秀华否认了这个说法。她回答南都记者关于“第一次发表诗歌”的问题时说:“我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什么时候开始发表,别人非要问我,我就说了一个。”

  至于为什么写诗,她对这个问题似乎也感到疲惫。“没有什么契机,想写就开始写了。”甚至还在一次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不会打麻将,因为无聊就只好写诗了。

  在《诗刊》配发的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也许是深思熟虑过的:“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多家出版社邀约,答应了两家

  有人称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对此评价,余秀华呵呵一笑:“我不认识她。”

  《诗刊》发表余秀华的诗后,给她寄来了1000多元稿费。之后,有好几家出版社跟她联系,希望可以为她出版诗集,她答应了两家。

  而真正的病毒式暴发在本月15日。余秀华这个名字突然在微信上处于刷屏状态。

  16日、17日两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堆满了余家的小院,余秀华一遍又一遍地微笑着回答着相同的问题。成商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对话诗人余秀华

  记者:有人对你的关注,是因为你的遭遇,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余秀华: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我不喜欢别人给我贴标签,“脑瘫诗人”“农民诗人”等,任何标签都有局限性。我不回避“脑瘫”的事实,但希望人们更多去关注我的诗。

  记者: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你觉得这首诗是最好的吗?诗中的“你”有原型吗?

  余秀华: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并不好,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火起来。诗里的“你”可以是所有人,也可以是某一个人。

  记者:你的诗歌里面出现过“红嘴唇”“高跟鞋”,你曾希望有这样的打扮吗?

  余秀华:我喜欢别人化妆,但是我从来不化妆,能吃得饱穿得好就行。记者要给我拍照,让我打扮一下,但是我刚打扮好,他们没拍就跑了。

  南都

  她的诗歌是纯粹的

  很多人都被余秀华的诗打动。有人说:“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诗刊的编辑刘年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异类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

  别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

  “她的诗歌有料,有真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另一位湖北诗人李以亮发表他的观点说:即使天才也是经不起透支的。

  诗人沈浩波则称余秀华“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所以大众必会持续喜欢,热泪涟涟”。随即,柏桦等诗人为他的说法“点赞”。长江商报

  育邦:她是个优秀诗人,但同情心将效应放大

  南京本土诗人育邦昨天在记者的采访中表示,他对余秀华的评价是:“一个优秀诗人。”育邦同时指出,同情心的发酵,的确把这效应放大了。育邦说:“身边也有朋友说余秀华的诗也就那样,这种说法也很正常,因为能达到这样水平的诗人还是很多的,只是得不到余秀华这样的聚焦。”育邦还解读称:“她的诗歌写作属于‘狠’一点的那种,所以戳中人心。”育邦还表示,虽然她貌似石破天惊,但她实际上应该是有了漫长的诗歌写作史,“她虽然是脑瘫,但只是身体上的残疾,一样可以进行阅读写作的。” 记者 仲敏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