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华自曝曾和莫言踢足球:攻破过莫言把守的大门

2015年01月21日 09:48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

  作为在文学与现实中呼喊十年的阶段性回望与总结,昨天,著名作家余华的十年杂文《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首度集结出版。十年间足迹遍及世界的余华,以独特的视角与尖锐的笔锋把观察到的社会、现实、文学、文化等种种现象乃至怪象记录剖析,呈现出一个飞速发展不断变迁的中国。余华说:“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日常生活之中。”

  从早期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到近年的《兄弟》、《第七天》,作为当今文坛响亮的名字——余华,每有新作问世,总会让文坛掀起喧嚣。昨天,余华在现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从年轻时候投稿遇到的“波折”,到近期看中国足球的表现,谈笑风生,但又不脱离写作本行,至于“名声”、“孤独”,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

  □本报北京电 特派记者 冯楠

  记者:什么原因促使您推出一本杂文集?

  余华:这本书是我和我的编辑合作产生的,编辑做了很多工作,我只是把电脑里的文章给他们(都是第一次发表的),一个多月前我拿到定稿,里面有文学、有社会、也有个人嗜好,以前我对编辑的偏见就是改改错别字,现在看到这本书,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有一种风格在里面。

  这里的文章都是即兴写的,不知道会怎么样,对我来说要求不高,只要能出版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且这本书很漂亮。对一个作家来说,只要能出版就很高兴了。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余华:现在出一本书越来越难,因为太多了,一年中有30多万种书出版,你能够被注意很难。这个数量我觉得太可怕了。从开始写作到出版,这个太难了,我还记得当时一边做牙医一边写稿,经常被退稿,后来退稿太多邮递员就隔着院墙直接扔到我家院子里。我父亲只要听到“啪”的一声就说:“退稿来了。”直到1988年,大概是一到两个星期我连着收到四封约稿信,我就跟父亲说我有名气了,开始有约稿了。这个回忆对我特别重要,后来有人问我成名的感觉,我说从那儿以后一点感觉也没有了。

  记者:这本书收录了您十年的文章,过了10年,看法是否改变?

  余华:其实一直在变化,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时代来临,我们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会随着时代而变化。到现在我认为西方还是对中国不够了解,包括中国足球,我多少年不看了,没想到(亚洲杯)三场都赢了。这也使我对中国足球看法有改观。

  记者:书中您提到了踢足球的趣事。

  余华:对,我还攻破过莫言把守的大门,莫言后来跟我说,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记者:马尔克斯曾说过名声给他带来的孤独,您会受到困扰吗?

  余华:当一个作家名声越来越大,会与现实有疏离,我觉得像我们这代人,不会有很大问题。比如马桶坏了要换,我们自己就会换,我们这代人受的训练,现在年轻人可能不会了。有两个人的去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个是乔布斯,一个是马尔克斯。他们的孤独我们比不了,档次差太多,所以我的孤独不用太担心。

  记者:您最近喜欢哪些书?哪些作家?

  余华:最近看莫迪亚诺(201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暗店街》,就是《寻我记》,只是翻译不一样。还有《山海经》,可费劲呢,还没读完。虽然有注解的,但读起来还是难。

  记者:您的《许三观卖血记》被韩国翻拍,您看了吗?

  余华:韩国媒体报道出来的很多话我都没说过,比如他们说我看过河正宇(韩国影星,韩国电影《许三观卖血记》主演兼导演)的所有电影,我只看过他的《黄海》、《追击者》两部。《许三观卖血记》早就在韩国改编成了话剧,拿过当时韩国话剧的所有大奖,他们那时就想请我去看,我又听不懂,没去。日本也改编了话剧版《兄弟》,也想请我去看,我还是听不懂,也没去。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