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徐特立曾与学友创办学校 提出多教课不拿工资

2015年02月11日 09:2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长沙县榔梨街道新街的圆通古寺,相传为唐代尉迟恭所建。该寺原址山门濒河,后门接土地岭,房屋多间。寺内旧有古钟,声韵悠扬,发人深省。由于连年战乱,殿宇残废,十分凄寂。1905年,28岁的徐特立从宁乡驻省中学速成师范班毕业,与姜济寰、何雨农二位学友来到这里,租赁古寺,创办梨江高小,专门招收农民子弟入学,从事新式的学校教育,开清末长沙县兴办新学之先河。自此百余年来,弦歌不绝,桃李遍天下。

  浏阳河流经榔梨这一段,称为梨江。所以,学校命名为“梨江高小”。梨江高小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办起来的。为了办这所学校,徐特立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经费,徐特立就向家庭比较富裕的好友姜济寰、何雨农求助。由姜、何出资,徐特立出力,充当小工,对破旧的古寺进行改造,添砖加瓦,解决长年“太雨大漏,小雨小漏”的漏雨问题,将殿堂改建成教室和走廊,将厢房改建成办公室、学生寝室和教员住房。

  学校办起来后,书声琅琅,凄寂的殿堂热闹起来了。徐特立既要管理具体教学事务,又要亲自教学。他为了给农民尽义务,提出多教课,只吃饭,不拿工资的主张。他除教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外,还兼做打钟、办板报、清理沟渠等勤杂工作。星期日和课余,他带领学生种菜、植树造林。那些菜秧子是他从四周农户家讨来的,树苗是他从他的老家五美山带下来的。现在,校园中的两株柚子树和高大的樟树是徐特立当年亲手所植。

  是年中秋节,徐特立回到家里,方知妻子生下了第三个孩子,而仅三岁的第二个孩子又患了严重的痢疾,家里既缺米,又缺柴火,家庭与学校相距五十华里。他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既坚持上课,又照顾产妇和病儿,只得两头忙。上午上完四节课,匆忙赶回家煮饭、煎药、洗衣服,直到深夜,第二天天未亮就起床到学校,继续上四节课。徐特立身兼数职,还只身去长沙城兼课,以弥补学校日常开支。

  徐特立在梨江高小虽只教了半年书,但一直关心这所学校,后来他在长沙任教时,还经常来学校指导教学,并设法资助办学经费。徐特立为长沙县农村培育了一批栋梁材,比徐特立小9岁的熊瑾玎,后来成为革命家,他就是梨江高小第一期的学生。王首道曾为此题词:“梨江学校开农村新式教育的先河,最早的典范。” 张书志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