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电子红包淡了年味,还是新的年俗?

2015年02月26日 10:03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

  电子红包淡了年味,还是新的年俗?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今年,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腾讯公司和阿里集团等几大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抢红包”热潮席卷整个海南乃至全国。

  据腾讯公司数据显示,除夕当天零时至19时,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4亿次,摇红包总参与人数量达2000万,全民摇动超过2亿次。而央视春晚的加入更是添火加柴,从20时到20时52分,“央视春晚摇一摇”总次数超过8.57亿次。

  电子红包传统与潮流的交融

  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

  海南文史专家蒙乐生介绍,据记载,馈赠红包原是中原习俗,最早于宋代随着贬谪人家和大量人口的南迁逐步影响海南原住民。到了明代,这一习俗才在海南扎下了根。

  “当时传说有只叫做‘岁’的怪兽会惊扰孩童,为了镇压这只怪兽,长辈将外圆内方的铜钱用红线串起来,在除夕当天赠予并挂在孩童身上辟邪。‘压岁钱’的叫法就是从此而来。”蒙乐生告诉记者,后来,人们将纸币用红纸包裹代以“压岁”,到如今,“红包”这个概念相较于“压岁钱”更广为人知,“逢年过节过生日,人们相互馈赠红包。红包的含义也不再是辟邪,而是祝福。”

  由此看来,富有历史渊源、饱含美好愿景的电子红包,借助颇具趣味性、交互性的游戏手段,站在了传统与潮流的交汇点上,自然而然成为春节期间最炙手可热的娱乐项目。

  电子红包之利弊众说纷纭

  电子红包掀起的新风潮在社会各界引发争论不断:有人觉得它给春节增添了趣味,有人却认为它冲淡了年味,扭曲了年俗的本来面貌。

  “抢到的红包多是几元、几角,就是图个热闹。”今年26岁的朱雅晴说,“抢红包”她收获了快乐和友谊,“我加了5个群,很多不常联系的朋友因此又联络上了,边抢红包、边聊近况,感情增进不少。

  可是,今年58岁的李学文对“抢红包”这种形式却欣赏不来。看到两个孩子整日抱着手机“抢红包”,他的心里既失落又无奈。“盼了一年的团聚,孩子们却为了‘抢红包’把我们老两口冷落在旁。”他觉得,以往过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说说话、串串门的氛围令人怀念,现在一点年味儿都没有了。

  “电子红包虽然给春节注入了些许娱乐性和趣味性,但其利用的是大众贪便宜、博运气的心理,也印证了这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年代。”对此现象,海南大学教授章汝先也认为,几亿人舟车劳顿回家过年,为的是家人团聚和精神上的满足,“电商、企业、媒体应该更多地引导大众向善、向公益聚焦,而不是向金钱聚焦。”

  理性应对移动支付新常态

  “电子红包风潮喧天,然而观其本质,不过是几大互联网公司在抢占移动支付的路口。”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文研究电子商务多年,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这场“红包暴雨”让移动支付真正揭开神秘面纱,站到了众人面前。

  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娅雄也认为,“抢红包”实际上是一种网络营销手段,企业通过这种病毒式的推广,以低成本积累客户,获得营销效益。吴娅雄说:“‘抢红包’看似让大众都吃到了免费的午餐,但实际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与得到的并不对等,身处其间的我们应当理性对待。”

  刘晓文建议,企业、运营商都应该尽快以开放姿态拥抱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借助此次电子红包一炮打响之际,把握机遇、抢占市场,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但民众在享受移动支付便利的同时,也应提高风险意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陈蔚林 缪影影)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