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校教授: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先看别人怎么走进来

2015年03月20日 2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3月20日电(宋宇晟) 今日下午,“‘闪亮大学声’2015全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在北京某高校正式启动。学校教授丁俊杰在启动仪式后接受了中新网的采访。其中,谈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时,他表示,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得首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走进来的”。

  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是全民的共识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丁俊杰也谈到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他曾表示,“‘走出去’现在还停留在口头,缺乏实际行动”。

  此次接受中新网采访中,丁俊杰表示,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是政府的一种号召、倡导,更“应该是一种全民的意识”。他说:“这个命题必须是全民的意识,是一个我们上下皆有的共识,才能‘走出去’。所以我说,行动来源于意识、行动来源于共识,我们在这个共识和意识方面目前还有欠缺。”

  在他看来,这种差异体现在“文化的表达”上,“实际上我们跟国外相比有什么差异呢?我觉得我们的差异,尤其是青年人的差异,就是文化的表达。以传媒大学为例,我们的校园里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也有中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等很多类似场合中,国外学生跟我们国内学生的差异就是那种张扬表现的个性,自我表达的强烈欲望。”

  文化“走出去”要用国外的人所期待的形式

  丁俊杰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需要考虑“如何用国外的人所期待的形式和语言方式接纳我们”。“我们不能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和观念去跟人家沟通,应该按照人家的逻辑来表达我们的意思。这样才能走出去。”

  同时,他也表示,现状与理想还有差距。“我所观察到的是:我们现在更多是用一种我们在国内同胞之间的传播、表达方式去跟国外人表达、传播。那可能就有差异了。”

  文化“走出去”要“左右逢源”

  丁俊杰还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缺乏行为上的东西,主要是在方法和观念的贯通上,没有做得很一致”。“我们理念上可能想的很好,但是方法上不得体,二者没有很好地贯通。”

  他认为,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必须“左右逢源”。“什么叫左右逢源呢?就是左边要有正确的观念、理念、理论指导,右边要有合适的措施、方法、包括资金、全民的行为。”

  他说:“比方说我们中国人出去旅游、留学,你都要有一种我背后是中国人这样概念去跟国外人沟通。只有这样‘左右逢源’,我觉得才不会‘前后为难’。我觉得由于我们现在左右是割裂的,结果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有点‘前后为难’的感觉。”

  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得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走进来的

  说到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时,丁俊杰称,“得首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走进来的”。“我觉得我们应该照猫画虎,我们要走出去的时候要看看美国人是怎么走进中国的、日本人是怎么走进中国的、韩国人是怎么走进中国的、欧洲人是怎么走进中国的。当你看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我觉得你可能会有一个基本的答案。”

  他说:“美国人怎么走进中国的?我觉得,美国人走进中国是全方位地走进中国,它不仅是靠旅游、靠文化的输出,更主要的是靠美国的产品。美国的产品进入中国以后,比方说麦当劳、通用汽车进入中国,我们在使用和接触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亲近了美国的文化、了解了美国的文化。”

  中国人要全方位地“走出去”

  在丁俊杰眼中,国外文化进入中国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不是单一的”。“当美国(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它的产品进入了中国;产品进入中国的时候,文化、品牌、广告等等一同进入了中国。所以它用这种方式来影响我们。”

  他说:“我觉得中国人要想‘走出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方位地‘走出去’。比方说,我们的中国制造出去了,但是我们的中国文化没出去、中国品牌没出去。中国的产品在国外很有影响,但是没有我们的品牌,这就是差距。所以我觉得要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走进来的,我们才能找到我们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