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代李渔"怜香伴"写女同性恋 相约来生结成夫妻

2015年05月15日 11:21 来源:江南时报  参与互动()

李渔 这几天,昆曲《怜香伴》正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不日也将到南京、上海等城市巡演。这部剧是南京推荐的传世名著《笠翁传奇十种》中的一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作者李渔(字笠翁),被戏剧界称为“东方莎士比亚”、“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喜剧创作大师”、“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李渔还是中国古代从事文化产业第一人。

  《笠翁传奇十种》

  《笠翁传奇十种》(又名《笠翁十种曲》)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所写的戏曲作品的合集。这十部喜剧传奇,包括《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由李渔在流寓杭州、南京等地时陆续创作。

  “李渔早年就享文名,有‘神童’之誉,然而科场并不顺利。直到50岁左右从杭州迁来南京,客居达20年之久。《笠翁十种曲》正是李渔在芥子园,精选了十个剧本自刻刊印成书、销售的。”南京著名文史学者薛冰跟李渔同属浙江人,因此对李渔也很有研究。

  他的出版经验从杭州就开始了。原来,当时“卖赋”写作已不足让李渔养家糊口,他在杭州开始刻印自己的著作,自写自印,省去中间环节,通过卖书扩大财源,增加收入。很快,李渔也尝到了当出版商的甜头。

  让李渔下定决心搬家到南京的原因是,杭州市面上很快有了李渔所著的盗版书《十二楼》等。他气愤地在《与赵声伯文学》一文中说:“弟之移家秣陵也,只因拙刻作祟,翻版者多。不意新刻甫出,吴门贪贾即萌觊觎之心。”

  盗版猖獗其实也说明了李渔是个写作能手。“逼”到了南京以后,李渔创办翼圣堂书铺、芥子园书铺,其刊印的书纸墨精良、装帧精美,来买书的人有时踏破门槛。《笠翁十种曲》就是由李渔自刻,精刻精印,且附有版画——每种剧作前均冠序言、目录、绣像,全部图像七十二幅,堪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通俗易懂。

  此书情节曲折,语言浅近易懂,在士大夫以及民间均颇受欢迎。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被人们抢购一空。当时的戏剧界甚至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清朝)第一”。 后来,书中不少作品还被翻译后流入日本及欧洲国家。

  著名作家范小青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手册”中写道,《笠翁传奇十种》中的传奇(即剧本)十种,多写才子佳人的故事,散发出浓郁的市井趣味,也擅于描绘常人的生活欲望。且剧作富有才情和机智,具有良好的演出效果。

  十部喜剧传奇,各有千秋

  《笠翁传奇十种》写的都是些啥故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新林说,李渔的作品出手快、修改少、产量高;为了适应广大市民阶层的口味,他特别注重通俗性,讲究趣味性,甚至有时作品中也会有格调不高的插科打诨。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杜书瀛则介绍,十部喜剧传奇大抵是才子佳人一类投人所好的故事,部分发挥想象,很是精彩,波澜起伏,绝不入前人陈套,但部分则过于追求离奇故事,以荒唐情节博笑,情趣显得有些低俗。

  在专家们看来,《比目鱼》写得最为感人。剧中写贫寒书生谭楚玉因爱上一个戏班中的女旦刘藐姑,遂入班学戏,二人暗中通情。后藐姑被贪财的母亲逼嫁钱万贯,她誓死不从,借演《荆钗记》之机,自撰新词以剧中人物钱玉莲的口吻谴责母亲贪恋豪富,并痛骂在场观戏的钱万贯,然后从戏台上投入江水,谭亦随之投江。二人死后化为一对比目鱼,被人网起,又转还人形,得以结为夫妇。将生死不渝的儿女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戏中套戏的情节,也十分新奇。

  《凰求凤》,写三个美女争嫁一个才子,立意一般,但其主线写妓女许仙俦为得到她所中意的情郎而竭尽心智,不乏真实感和生活气息;又如《玉搔头》,写“风流天子”明武宗和妓女的恋爱,趣味也不高,但剧中突出二人之痴于情,却又有可爱的一面。“李渔的戏剧中,常常用戏谑的语言嘲弄社会中的陋习和人性的可笑一面,表现出他洞察世情的机智。”杜书瀛介绍,如《风筝误》中,借丑角戚施之嘴宣扬游戏之乐,指责“文周孔孟那一班道学先生,做这几部经书下来,把人活活的磨死”,又笑世人的诗文迂腐平板,实有寓庄于谐的深意。“这一类内容,也使李渔的戏剧常令人会心一笑,不觉得枯燥呆板。”

  而其他几部,各有千秋,不过都要略逊色些。如《奈何天》,写阙里侯富有而相貌丑陋,他用欺骗的方法娶了三个妻子,但都因他丑陋而不与同居,后来阙里侯被封为尚义君,经天帝改变了他的形骸,才与三个妻子和好,很符合才子佳人的团圆模式。《意中缘》,写扬州女子杨云友委身于画家董其昌,经过曲折奇特的磨难,终于遂愿。《风筝误》,写书生韩世勋因拾得一个风筝,题和诗,而与詹淑娟结成婚姻。《巧团圆》,写尹小楼无子而想子,扮成孤苦老汉,出卖与人作父,而姚克承竟然将他买回作为父亲奉养。

  这些剧作中,《怜香伴》最为特殊,是一部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写石坚的妻子崔笺云和学官曹有容的女儿曹语花,两个女子相慕怜,竟相约来生结成夫妻。后来,崔笺云为了与曹语花生活在一起,竟对自己的丈夫又娶曹语花为妻感到无限喜悦。

  亲自带领着戏班子到处演出

  定居南京阶段,李渔不但写《比目鱼》、《凤求凰》、《慎鸾交》、《巧团圆》等,还发挥自己通晓音律的特长,亲自组织剧团,自编自导,训练有素。能将家庭戏班作为生意来经营的,李渔也是第一人,他的家班一度人数达40余人,李渔不仅是董事长、总经理,同时也是导演、编剧。他带领着这个戏班子到处演出,普及戏曲文化,也求得各方资助与酬金。清代的另一位戏曲家尤西堂说他“携女乐一部,自度梨园法曲,红弦翠袖,烛影参差,望者以为神仙中人”、“南里北曲中,无不知李十郎者”,可见影响之大。

  薛冰认为,李渔的文化活动以戏曲最为著名,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位专写喜剧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能风行一时,久演不衰,不是没有缘故的。清代人评价他“能吐人不能吐之句,用人不敢用之字,摹人欲摹而摹不出之情,绘人欲绘而绘不工之态状,且结想缡词,段段出人意表,又语语在人意中”。

  “李渔对昆曲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薛冰说,“按今天的说法,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被冠以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戏曲活动家诸头街。若再开放些,不妨再加上一个戏曲改革家。”

  舞台搬到华山顶仍有人不齿

  清康熙六年(1667),李渔甚至带领自己的家班,游玩了西岳华山,并且把戏台搭到了华山顶上——苍龙岭,演出了自己创作的《怜香伴》、《风筝误》、《玉搔头》、《蜃中楼》、《比目鱼》等剧本选段,一时名声大噪。至今,仍有人把李渔的这次游玩演出称为“世上最高的舞台”。

  但李渔也因戏曲而倒霉,因为他并非“为艺术而艺术”乃至“为艺术而生活”的艺术家,而是藉此为谋生手段,最多只能算是“为生活而艺术”。

  薛冰介绍,李渔到阔佬府上演出,态度肯定要好,少不得低三下四;脸皮还要厚,少不得奴颜卑膝。因此颇为当时的正人君子看不起。

  据记载,当时,衣食丰足的正派文人切齿痛恨他的不能安贫自守,“游荡江湖,人以俳优目之”,甚至破口大骂:“李生渔者,性龌龊善逢迎,常挟山妓三四人,遇贵游子弟便令隔帘度曲,或使之拜觞行酒,并纵谈房中术,诱赚重价。其道甚秽,真士林所不齿者!”

  薛冰也不无遗憾地表示,南京应该早日重建李渔从事艺术活动、刊印销售图书的主要场所金陵芥子园。该私家园林由李渔亲手营建,也是他一生中居住最久的地方。本报下期“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系列报道也将介绍传世名著推荐书目中的《芥子园画传》一书。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