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初心不改传承千年窑火

2015年06月29日 1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初心不改传承千年窑火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 李婷婷 摄
蒋同磊烧制的月白釉瓷 李婷婷 摄
蒋同磊烧制的铁胎釉瓷 李婷婷 摄
蒋同磊烧制的铁胎釉瓷 李婷婷 摄

  中新网丽水6月29日电(记者 李婷婷)浙江省龙泉市宏山新大塘一排不起眼的矮房子里,因离市区较远、又隐匿于角落中显得特别低调。若不是大门木板上书“龙泉市孙坑窑瓷庄”,大抵没人能想到这里会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的工作室。

  进到房里,只见满手瓷泥的蒋同磊正专注着拉坯,手指深陷在瓷泥中,旋转的碗托随着手势变化慢慢呈现出创作者所需要的造型。

  脚踩手停,蒋这才发现我们的到来,起身热情招呼。

  不同于现代一些艺术家的风火和浮躁,已小有成就的蒋同磊始终给人以朴实之感,性格内敛,从不张扬;举手投足间,更多的是平和与“邻家大叔”般的亲切。人如此,艺亦然。他不仅沉醉于传统的青瓷创作,亦执着于对传统的升华。

  初邂逅那抹天青色 情迷其中难自弃

  ?凌晨4点,天还未亮,在起伏的鸡鸣声中,“孙坑窑瓷庄”在氤氲的白色蒸汽中醒来,蒋同磊和他的伙计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蒋的工作室里,有一间专门的作品室,其得意之作一一陈列。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青瓷作品,从构思到创作,从失败到成功,蒋同磊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仿佛开启了一段悠长的青瓷时光之旅。

  谈起与青瓷的缘份,蒋同磊微微一笑,继而摇头,连连用了好几个“不容易”。

  并非科班出身的他在学校时学的是矿山机械专业,毕业后也是从事相关工作。可1987年,25岁的他接触到青瓷时,竟一下痴迷上,从此再不肯放开。1995年,不顾家人反对,他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转投青瓷。

  这一举动,让家人个个目瞪口呆。“他的父母都是南下的干部,几个哥姐家境也不错,我们工作平稳,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做青瓷。”起初,蒋同磊的爱人林必华苦心劝说他放弃,“但怎么也不听,像着了魔一般。”

  是对这份已然千年的古老艺术于懵懂之外产生的好奇?还是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对青瓷艺术的迷恋?

  “我也说不清,可就是喜欢,打心底里喜欢!”蒋同磊的脸上渐渐泛起一丝兴奋的红晕,不觉中也提高了声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爱好,当你能努力奋斗的时候,为什么不行动呢?”在蒋看来,做青瓷是他“心有所好,付诸行动而已”。

  从那时起,蒋同磊抛却旧事,开始与瓷土为伴,与窑火相映,与青瓷为友。这个定格在33岁的开始,填充了他的整个艺术人生。

  “但一路走来,真的很难。”回首过往,蒋同磊无限感慨。

  因为在龙泉,人们从事青瓷创作的,大多是父子、师徒或翁婿相传,而明显蒋同磊是个“异类”,家族缺少青瓷工艺引路人,自己又没经过专业学习,对青瓷完全就是“两眼一摸黑”。更糟的是,当初刚好处于龙泉瓷厂破产清算后的一段时间,做青瓷养不活家人,也没人愿意带徒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怎么办?蒋同磊的选择是:自己摸索。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什么都不懂。有人问我失败了多少次,我跟他说你不如问我成功了多少次。”蒋同磊自嘲道。二十余年时间,一路上的酸甜苦辣,早已让他练就了乐观面对困境并淡然处之的能力。

  许多人知道,龙泉青瓷的制作是水与土的结合、人与泥胎的相容、土与火的烧就;但更多人不知道,一件青瓷艺术品需经瓷艺家构思、拉胚、修胚、干胚、上釉、烧窑等80多道工序的制作和1300℃以上的高温才能烧制而成。

  为了历练,蒋同磊干过青瓷生产的所有工艺,“别说是制胚、调釉、上釉,装窑、烧窑,甚至质检、包装,我全都经历过。”正是这种静默如金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他的心血——“龙泉市孙坑窑瓷庄”。

  “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做最努力的那个。青瓷创作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追求。”蒋同磊掷地有声的这番话,也成了他一生跋涉的信奉信仰。

  再钻研愈觉情韵 动人朝夕相处废寝忘食

  结缘青瓷,蒋同磊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他一步步摸索,勤奋、敢试,并在年复一年的探求中提升技艺。从完全的门外汉,到对作品的理解、创作,渐入佳境,他坦言,与青瓷相处的日子是“痛并快乐着”。

  “龙泉青瓷创作有别于其它类型艺术工作,从泥土、造型、釉的配制到烧制几乎都要自己亲历亲为,而且每个阶段有着不可预知的变数,让人感觉高深莫测,处处弥漫着神秘感。”

  在蒋同磊看来,正是这种“甜蜜的纠结”,一直吸引他前行。

  “尤其在作品烧制后开窑那一刹的忐忑,收获的喜悦与失败的伤心,永远也说不清楚这种复杂的心情。”?正因此,执着如斯,爱瓷如斯的蒋同磊常常忘我地融入到制瓷技艺中。细看其每一件青瓷作品,兼是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既保留了传统青瓷晶莹剔透、造型端庄秀丽的特点,又增添了现代艺术元素,在传承中推陈出新,韵味十足。

  ?2006年11月,其创作的《哥窑羊头尊》作品获中国硅酸盐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优秀产品奖。2009、2011年的作品《麒麟盖罐》与《四羊方尊》则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后者仿青铜国宝器四羊方尊,以青瓷哥窑材质制作,成品高度51厘米,制作工艺复杂,烧成难度大,获2014年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中信杯”特等奖。

  成功总是眷恋勤奋的人。2012年10月,全球规格最高的斯诺克国际锦标大赛,当世界的焦点聚集成都,一座净高44厘米、纯手工打造的青瓷冠军奖杯,让所有人为之惊艳。而这,正出自身在千里之外、浙南山区的蒋同磊之手。

  “当我信心满满地接下奖杯制作任务后,查阅资料竟发现历史上从没有这样大件的哥窑器记载,心一下子凉了。”蒋同磊仍清楚记得,那时他和厂里的业务骨干,一个月内日夜奋战,边揣摩边改进,先后精心制作了26个奖杯模型,几经烧制才得出3个一等品和2个二等品。

  “为了防止火候偏差影响质量,几个人轮流守在窑旁,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虽然艰辛,但当最后冠军捧着这座青瓷奖杯时,蒋同磊还是心头一紧,觉得任何付出都值得。

  正是这次“战场秀”,让蒋同磊一夜之间成了当地名人。但不同于一些艺术家成名之后的风风火火,蒋同磊始终给人以朴实之感。凭着执着和努力,他于今年1月收获了沉甸甸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瓷如人,亦如友。瓷品可看出一位青瓷大师的涵养。而品读蒋同磊的作品,总能够让人在视觉的雅致、悦目、清新表象之外,感受其内心深处留下的一股暖流。

  用千般努力突破传统风格 力争别具一格

  没有理想与梦想的艺人永远只能是艺匠。对蒋同磊来说,他显然不满足于制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正如他所言:要有自己的符号,必须在创作理念上推陈出新。

  为此,在创新创作理念的这条路上,他从未停下摸索的脚步。

  “如果说女人的外表美在于肤色之美,那么青瓷的表面美感完全在于釉色。”蒋同磊介绍,龙泉青瓷之釉,青翠莹润,类冰似玉。釉色是展现青瓷艺术美的极重要因素,也包含窑匠们独到的感悟。他觉得,如果满足于传统的青瓷釉色,必定无所突破。他一直探索烧制一些具有“蒋同磊符号”的、别具一格的青瓷釉色。

  而在一只纯洁如玉的月白釉瓷创作上,则充分展现了他的创新。

  “月白釉瓷多为素面,主要以釉色取胜。”捧着近日刚烧制的一瓷瓶,蒋同磊难掩神色中的激动之情。素净的月白釉瓷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裂纹扶疏伸展,就像雪地上婆娑潇洒的柳枝,恬静、温润。

  为突破龙泉瓷器固有的厚胎厚釉但色彩单一的传统风格,蒋同磊花了一年多时间,烧制出以仿天然美玉效果的月白釉瓷。与此同时,还花了三年多时间探究铁胎釉瓷的烧制,到目前才刚有点眉目。

  陈列在蒋同磊作品室里的一口青瓷碗,正是他精心试验上千次后才得出的第一件铁胎釉瓷器,釉面晶莹剔透,像一层玻璃,胎体清晰可见,光润清泽。

  “铁胎是所有瓷器中最难烧的胎,非常容易变形。最难在温度把控,釉在1300多度时会流动,很容易烧坏。特别是当作品胎越薄,釉越厚时,成品率极低,往往一窑也烧不出几件好的。”?对于铁胎釉瓷,蒋同磊没有经验,只能按“老规矩”逐渐摸索。从瓷器烧制,釉色调制……每一关,他都经历了千回百转的考验。

  “其实就是在不断试错,方向不对就换种方法,靠勤奋一次次试下来。”蒋同磊说,月白釉瓷和铁胎釉瓷这两款作品在龙泉青瓷行业内是创新,若试验成功,那便是打上了“蒋同磊”的烙印,在青瓷行业中别具一格。

  然而,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可遇不可求,做坏了没法弥补,也没法再烧。当每次泥土随辘轱的转动而产生形制各异的器形,蒋同磊都跟着殚精竭虑、寝食难安,并常常煎熬于千百次失败换取一次难得惊喜的反复之间。

  当问及蒋同磊,突破之路是否艰辛,他却泯了口茶淡然一笑:“尽在不言中吧,做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除了艰辛体力外,更要有毅力,要经得起失败的痛苦折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的人,一如蒋同磊,心无旁骛地致力于青瓷釉色上的突破,并心心念念传承千年窑火,以一己之力默默接续龙窑青瓷的脉息。(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