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探访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故居

2015年07月11日 1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合肥7月11日电 题:探访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故居

  作者 卫绍春 吴兰

  安徽省包河区淝河镇卫乡村的南淝河边,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军中“五虎上将”之一的“虎将”卫立煌故居历经四年重修,新貌待展。

  卫立煌,安徽合肥市卫乡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是国民党军中“五虎上将”之一,1943年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因在对日作战中打通中印公路而名扬中外。1955年由香港返回内地。1960年病逝,主祭人为周恩来,张治中致悼词。毛泽东曾赞其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走进卫立煌故居,青砖黑瓦,一座徽式建筑院落呈现眼前。院落的西南角,一棵颇有年岁的柿子树,果实正挂满枝头,而院落的东北角,一个西式的三层洋楼矗立,可窥当年“大户人家”的气派。

  75岁的卫道询,现仍住在卫乡村,系卫立煌的侄子。据他回忆,这座老宅,已经一百多年了,曾经有三进共16间,包括门屋、厢房、庭院、水井等,屋后一角的小洋楼曾被作为炮楼使用。

  卫道询介绍,伯父卫立煌少时能文能武,15岁离开老宅,南征北战,功名显赫,被赞誉为“常胜将军卫立煌”。这位与老宅相伴40多年的老者介绍,有些事情很可惜,因历史原因和自然灾害,仅存最西侧的一间也一度因年久失修,很多地方残损,危在旦夕,卫氏后人也曾多次想修缮故居,但均未成功。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协委员、文化名人的呼吁,修缮名人故居得到各方关注。2011年,当地文物部门完成对该故居建筑群本体考古发掘工作,认定其为清代古建筑。并于当年开始维修和复原,整个工作采取渐进式的“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方式,真实符合历史原貌。

  卫道询说,现在修复的很好,和以前“一模一样”。记者现场看到,占地800平方米的的卫立煌故居修葺一新,民国时代的各种图案和雕刻将被精心保护,原先的房间布局得到完好呈现,正厅、偏房、洋楼一应俱全,精致复原。

  打开铁栅门,一进庭院,一排建筑跃入眼帘,大门上的“幸福人家”横批因日晒雨淋,颜色变淡了。院落的左手边,柿子树后,此前存留的老宅黑色的木料、斑驳的墙面、古老的门槛,依然保留着建筑群的岁月沧桑。

  走进庭院,三进16间一字排开,来到屋后,一个水井在院落的一角。卫道询说,这个水井和房子一样的老,一百多年了。这是一个“母亲井”,曾经全村人的饮水都取自这里,井沿上因村里人打水留下的数条绳印,清晰可见。他说,别看井口只有一口锅那么小,井下却有一间房那么大。

  卫道询的夫人,看到因久无人住的宅子角落里的杂草,弯腰伸手拔去。她说,此前40多年的守候,满满的感情,只希望在余生,能守着老宅,哪怕只是打扫打扫卫生。

  据介绍,目前卫立煌故居的复原与修复基本完工,仅剩门前广场尚未修好。包河区淝河镇文广站站长张艳介绍,近期将进一步完善卫立煌故居的路网配套,将其与南淝河景区融为一体,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集晚清至民国时期建筑群、商业老街、游客渡口、纪念广场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以及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