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志愿者坚守6年为盲人读古文

2015年07月13日 11:26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

  通讯员 张玲珑 朱晨欢

  本报讯 每天中午12点半,宁波童先生的电话会准时响起。这是浙师大志愿者为他诵读《道德经》的时间。

  童先生是一名中医推拿师,从小酷爱读书,尤其是国学经典,后来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读书就成了奢望。有没有人能读书给他听?2009年的一天,童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浙师大人文学院的电话。

  电话那头,人文学院的学生们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一读,就是6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天轮到大二的徐文昊为童先生朗读。为了将字音读准、篇章读顺,徐文昊下了功夫: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不懂的句子再查解读本。在打电话前,他反复练习了多次。在他的身旁,还放着一本古汉语字典,专门为解答童先生的字词问题而准备。

  “读之前,一定要把字、词、句搞清楚,童先生对古文蛮有研究的。”作为“声音志愿者”团队的第六任负责人,徐文昊清楚地记得学长的叮嘱。一丝不苟的读书活动一届传一届,将那本古汉语字典翻得有些破了。6年时间,志愿者用每天中午的一小时,读完了《千家诗》《孙子兵法》《古文观止》……

  一根小小的电话线,承载着一位老者的求知渴望和一群大学生的爱心。如今,电话里不仅能听到读书声,一到周末,还能听到悠悠的丝竹声。

  因为童先生对葫芦丝有浓厚的兴趣,上个学期,“声音志愿者”联系了学院社团雅韵艺社。每个周末的中午,艺社的王恺同学会通过电话,为童先生朗读葫芦丝教程、传授吹奏技巧。

  “因为隔着电话线,所以他要花10倍的时间来告诉我气震孔在哪里,按照怎样的节奏按音孔等。”对“小老师”的付出,童先生感激不已。经过近一年的学习,童先生的葫芦丝入了门,闲暇时吹上几曲成了平日必有的消遣。

  读完经典、学完葫芦丝后,童先生还会和同学们聊一会天。很多为他读过古文的志愿者都知道,童先生会纠正他们朗读中读错的字,讲解这个字的古音今音。童先生的文字功底,让中文专业的学生也自叹不如。“童先生给我念过一首《如梦令》,我以为是李清照的词,没想到是他自己填的。”志愿者计金慧难掩敬佩之情,“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们这群拥有光明的人,也激励我多读经典,增加文化修养,毕竟以后还要传道授业解惑。”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