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池州探寻中国戏曲“活化石”傩戏

2015年07月13日 12: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池州7月13日电(张俊 陶美婧)安徽池州是傩戏之乡,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每逢节日期间,傩舞傩戏队就会穿行在池州九华山下的刘街、姚街、梅街等地,请神敬祖、驱邪纳福。记者7月走进安徽池州,探寻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

  “傩戏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形式,由于只在家族中传承,很少受到外来的艺术影响,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池州傩戏研究专家、池州文化馆前馆长李大成告诉记者,池州傩戏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社戏。傩戏主要由宗族继承表演,表演的唱腔内容完全靠口传心授,在安徽的贵池地区广为流传。

  据李大成介绍,傩戏演出分为三段,分别是傩仪、正戏以及吉祥词。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仪式,所请之神无所不包,大体分为“天上之神”、“地上之神”、“人间之神”、“艺术之神”、“儒释道三教诸位神祇”等。

  李大成表示,所谓请神,就是在声声祈祷之间,将代表神灵的木质彩绘面具从一个箱子中取出,用白酒擦拭之后再放上“龙亭”。“龙亭是用木头雕制的宝塔状微型亭子,上下三层,玲珑剔透,金碧辉煌。”李大成说,像制作一副龙亭,需要花好几年时间。

  请神之后,傩舞和傩戏就在各家祠堂开场了。“表演通常是在晚上,所有祠堂的开场节目都是傩舞《舞伞》。”国家级傩戏传人姚家伟表示,傩戏表演时,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亲邻居都会过来观看,祠堂里灯影摇红,鼓乐喧天,演员们带着各种象征着神灵的面具,有皇帝、关公、财神等。“这些表演者几乎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姚家伟说,很难想象这些唱腔优美、表演技艺娴熟的演员平时都是忙碌在田间的农民。

  据了解,傩戏的经典曲目主要包括《刘文龙赶考》、《孟姜女》、《花关索战鲍三娘》等,每部戏所需要的道具各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面具规格,有13枚称“十三太保”,18枚称“十八学士”,24枚称“二十四诸天”,这些面具都是神灵的象征,演出完毕后要“送神上架”,重新供奉起来。

  尽管傩戏由宗族代代相传,然而曾经也差点被人们遗忘。“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会唱戏的老人离开了人世,傩戏中很多剧本唱腔恢复很难。”李大成说,2005年,贵池傩戏被认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当地傩戏传人的努力,许多傩戏经过寻访,被重新挖掘出来,傩戏表演也逐渐活跃起来,傩戏走上了国内外舞台。今年5月,池州市艺术剧院黄梅戏剧团就赴澳门参加了第26届澳门艺术节演出活动,表演傩戏傩舞。在此之前,傩戏还曾赴韩国、匈牙利、德国等海外演出。

  “希望池州傩戏文化能得到更多保护,让更多的人知晓。”李馆长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脆弱,如果没有人去继承,很容易失传。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关注傩戏,喜欢上傩戏悠久的历史文化。(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