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洋泾角大屠杀幸存者忆:150多人被残杀埋进百人坑

2015年07月14日 08:29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洋泾角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工业园区娄葑街道人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78年前日本侵略军在洋泾角大屠杀的暴行。1937年11月20日至22日,日本侵略军在娄葑地区洋泾角村屠杀了手无寸铁无辜的村民和过路群众150余人。残暴行径令人发指。当时被害者埋葬的“百人坑”已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又一罪恶铁证。日军暴行更激发了中国人民跟着共产党“抗战”必胜的决心和爱国爱家乡的激情。

  7月8日,记者一行冒夏日的阵雨,前往娄葑街道梅巷社区,寻访78年前发生在洋泾角自然村日军屠杀百姓时的幸存者,受到了社区领导和受访者的热情接待和支持。

  83岁郁木根刚5岁

  当年逃难躲一劫

  洋泾角村位于苏虞公路和城北公路交叉口的东北面,属梅巷社区管理。目前该村正在进行城市危房动迁改造,遍地断墙残壁,成了一片废墟。在社区办公室陈主任的引领下,记者一行看到了当年日军在陶水荣家屠杀百姓和杨家坟水潭“百人坑”及搬迁后“新百人坑”的遗址,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痕迹。

  梅巷二组83岁的居民郁木根回忆说:1937年11月,日本兵打来时,我刚满5岁,村上人听到日本兵要打来的消息,都逃难到外面去,我是孤儿,跟着姑母逃难到黄埭乡下,那时逃难到南庄基、吴垅泾等地都有。当时伲村上人也不多,全村老小只有八十来人。在逃难时逃得慢的就吃到苦头。村里有个沈长生,在逃难时手臂上挨到日本兵一枪,他不顾伤痛,拼命逃走,总算捡到了一条命。

  村里的郁同生,是郁木根的同辈阿哥,当年20来岁,一起逃难在外面,后来老不放心家里,他又悄悄潜回家,刚跨进大门,就看到一日本兵正在天井里磨军刀,他急忙转身就逃,游过洋泾河逃往陈家桥,避过了鬼子一劫。

  150多人被杀在陶家老屋

  集中安葬的地方称“百人坑”

  郁木根想了想说:日本兵在洋泾角屠杀了无辜百姓150多人,先抓牢关押起来,然后10个人一批一批的屠杀在村里着北的陶水荣家的西房间里,都是把人推进去后,从背后开枪杀死的。胆子小的人,吓得腿都发软,魂都出窍了。房屋里死人的血水积得半尺多厚,真是血流成河啊!日本兵杀人不眨眼,比吃人的豺狼还凶暴。提起虎口逃生的王木根,郁木根说,他真命大,被鬼子推进去枪杀没打中要害,打在右肩胛骨上。这时刚好一扇破门板倒下来,压在身上,鬼子当他死了。他躲进了床底下,当时伤口出血不止,他随手拿了块尿布堵住伤口,后来日本兵开走了,才获救。

  在寻访时,记者一行见到了67岁的江瑞玲,她是日本大屠杀被害者江金富的孙女,她曾听母亲讲过,当年她的祖父60多岁,他认为年纪大了,逃难不方便,家里无人又不放心,这把年纪,日本兵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子女再三劝说不听,硬是留守在家里。后来日本兵进村了,当时他正留了个中国军的伤兵,日本兵就一起把他们抓走杀死了。一月过后,家人逃难回来,他的死尸都认不出来,奶奶和母亲痛哭得死去活来。在上世纪70年代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时,江瑞玲参加过“百人坑”迁移工作,在“百人坑”里挖到了许多尸骨,还有未腐烂掉的套鞋和小孩穿的鞋,惨得令人心痛不已。

  最后,在梅巷社区走访了社区主任陶国华,他是陶水荣(陶小和尚)的曾孙子。他曾听父母阿爹讲起,当年曾祖父家里的老屋,被日本兵当作屠杀百姓的杀人场,老屋里屠杀了100多名无辜百姓。曾祖父逃难回来后,一起与10多个村民把死难者集中抬运到杨家坟旁的水潭里安葬。这个水潭就是最早的“百人坑”。尽管被害的不是亲人,他也伤心得三天吃不进、睡不好,发呆了好长久。他嘱咐我的父母阿爹,要牢记日本兵屠杀百姓的血债,子孙后代都不能忘记。

  社区将建造“百人坑”纪念堂

  作为教育基地供百姓祭奠

  目前,梅巷社区正值开展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动迁工作。据悉,经娄葑街道和姑苏区有关部门协调,计划将原“百人坑”东移搬迁到合适的地址,再建造一座“百人坑”纪念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供百姓群众祭奠。

  梅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永林坚定地表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我们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历史”,要充分利用“百人坑”史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日军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要弘扬抗战精神,发愤图强,万众一心,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通讯员 沈锡兴

  记者 薛马义 文/摄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