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抗战时四行仓库一战不为“掩护大军西撤”

2015年08月06日 09:5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专家:抗战时四行仓库一战不为“掩护大军西撤”
余子道教授。徐瑞哲 摄

  -本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并不是以往史书常说的那样是为了“掩护大军西撤”。现年84岁的“上海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课题组组长余子道教授,昨天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向本报记者阐述了“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时空逻辑。他认为,70多年来传播并形成的这种认识,低估了四行仓库一战的意义。这是此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课题的抗战史新发现之一。

  背水一战,万人观战

  1956年来到复旦历史系,至1993年退休,从现代军事史、上海地方史、中日关系史到汉奸成员史,余子道潜心研究中国抗战史数十载。最近20多年,这名退休教授也一直没有离开近现代史研究。

  问题从质疑开始。在抗战史研究中,谢晋元率部保卫四行仓库的战斗时间,与主力部队撤退时间之间,似乎存在一段“时差”。余子道解释说,据记载,1937年10月26日22时许至27日9时许,陆续有4个连的兵力进入仓库。26日晚,大部分中国守军开始退至上海西部,如虹桥、北新泾、江桥等地。他们从庙行、江湾、五角场等地出发,按照行军速度,可在4小时左右行至沪西,“也就是说,27日清晨五六点钟便可撤完”。可此时,四行仓库还在增兵备战,对“大军西撤”速度已无实际影响。余子道认为,即使掩护西撤,也不是在闸北一带,理应在今中山西路一带,那样至少在退守路线上能对日军有所阻挡。

  于是,课题组开始小心求证。余子道本人查阅了当时的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新闻资料,一一摘录为卡片。他发现,“掩护大军西撤”最初来自新闻报道,但信源并非官方,而是对事件背景的主观推演,有点“以讹传讹”。

  之后,他们从军方大事记到人物回忆录,对言证进行了相互校正。结果有二:其一,军中最高指令中并无“掩护西撤”的任务;其二,四行一战后,谢晋元余部所获嘉奖令中也无“掩护西撤”有功的提法。

  四行仓库,背水一战,别有深意。四行仓库易守难攻,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南岸公共租界仅隔一座西藏路桥。考证发现,此战期间,苏州河南岸上万人观战,南京路高楼之上也可观战,其中既有老百姓,也有外国人士。当时四行仓库三面被围,日军却久攻不下。“坚持固守,宁死不屈。”余子道说,打这一仗为的是显示中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与信心,高扬民族气节和精神,同时也争取国际社会同情与支持。当这些目的基本达成,四行守军31日夜奉命撤回,只在突围过桥时牺牲10人左右。

  当然,历史还有未解之问。比如台湾学者按加强营的编制,认为四行仓库内的战斗人员为452人。但余子道他们核实名单,目前还只能确定420多人。

  密图野心,昭然若揭

  余子道倡议设立“上海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课题组,不仅牵头复旦、同济、交大、上大、上师大、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等7家学术单位诸多学者,还与四行仓库、闸北区、金山区文广部门,以及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结成团队,最终获得市委宣传部文化专项立项。

  在余子道看来,14年的中国抗战,从大陆到台湾涉及两岸三地。为了全面融通地研究这段历史,他与2名课题组副组长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张云、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等一行,专门赴台发掘珍贵史料,还在沪台两地轮流举行淞沪会战学术研讨会。

  经过“台湾政治大学人文研究中心”牵线搭桥,余子道等与国民革命军淞沪会战期间“前敌总指挥”陈诚的后人见了面。作为高级将领,陈诚将“八一三”全套军事档案带往岛内。他1965年去世后,档案由其女婿保存家中至今,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

  对此,余子道显得极其兴奋。他此行带回的一幅1米见方的精密地图,那是1936年到1937年初,至淞沪之战爆发前几个月,南京政府参谋本部对上海军事状况进行的秘密调查结果。图上标明了日军大大小小80余处军事据点及设施部署。其中包括20多个带有伪装的纱厂,其中建有军火库和小型机场的杨树浦公大纱厂,在淞沪会战中起降日军飞机,成为沪东最重要军事据点之一。“显然,在‘一二八’事变之后5年多时间内,日军发动对上海的侵略战争,经过长期准备,蓄意预谋已久。”

  陈诚所收藏的档案已全套复制给余子道课题组,连同炸弹、指挥刀等好几箱实物,沉甸甸地被运回上海。余子道介绍,在本月13日完成改造并揭幕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包括那幅精密地图在内的新史料都将首度公开。课题组已参与改建馆的设计方案、陈展大纲等起草,成为抗战纪念场馆的重要学术支撑。

  根据四年期研究规划,到2017年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之际,课题组将出版近40本系列书籍。其中包括“上海抗战档案资料选编”等基础史料集,包括日、德、美等国报告,以及中外文报纸、当事人回忆录。又如,课题组还将出版30万字篇幅的“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等专题研究学术著作。此外,还有一部上下分卷、通史性质的上海抗战全史。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