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深圳自闭儿家庭扶助体系尚待完善 康复费用巨大(2)

2013年04月08日 14:2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机构的能力显得更为匮乏。

  困境

  入学怕受歧视 随班就读难寻

  烨烨今年已经4岁了,烨妈妈如今最愁的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怕找不到接纳孩子随班就读的学校,又怕孩子入读后受歧视。

  “我只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她有什么弱点老师都能提点一下。”但烨妈妈咨询过几个幼儿园,对方都说这不可能做到,因为他们都不想收自闭症的孩子。

  不过,烨妈妈对随班就读也有疑虑。由于不少幼儿园一个班就有30多个孩子,老师只希望他们不乱跑、遵守纪律就行。烨妈妈更希望孩子在一个只有10多人的班里学习,得到老师的周全教育。

  此外,烨妈妈对整个社会的包容度依然没有信心。“如果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小心碰到别人,但她又不会说话,别人说她欺负人了,怎么办?”

  烨妈妈的担心并非多余,每天她带着烨烨乘坐地铁时,就已经遭受过很多的误解。从表面上看,烨烨和普通的小孩没什么两样。但她说话时,语言的无逻辑性和刻板的动作,则会让人感受到她的异样。

  有一次,烨烨在地铁的座位上站着不愿坐下,烨妈妈怕烨烨踩到别人,都尽量拉着她,劝说几次无果,烨烨还发起了脾气。此时一名乘客责怪烨烨说:“你把凳子都踩脏了,别人怎么坐。”

  烨妈妈觉得很难受,其实烨烨的鞋子每天都换洗,很干净。但她又不能对着人群发泄,只能大声地对烨烨说:“每个人的包容度都不一样,虽然今天妈妈已经把你的鞋子洗了,但是别人不知道你的鞋子干不干净,你能不能不踩凳子。你只是个孩子,但是别人不理解”。

  “整个地铁的人都看着我,觉得为什么这个妈妈这么犟,为什么这个孩子也这么犟。”提及此,烨妈妈的眼里泛着泪光。这样的事情,她每天都可能遇到。

  寻找教育支撑:普校特教资源缺乏 相关体系尚难构建

  去年9月,深圳宝成小学19名家长递交联名信,要求15岁自闭症学生龙龙离开学校。校方迫于压力,勒令龙龙退学。随后,深圳教育主管部门、壹基金、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与自闭症服务机构等共同协商,发布了《龙龙随班就读联合支持实验方案》。

  近日,深圳市仁善康复福利院主任刘珊珊透露了龙龙的进展:龙龙的随班就读有社工全天陪伴,参与的课程包括他成绩最好的数学课以及音乐课、体育课、早操等。每周两到三天,仁善康复福利院的特教老师会去学校给龙龙做辅导。

  刘珊珊说,普通学校老师并不知道如何和自闭症的孩子相处,孩子哭闹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介入,同学就更加不知道了。对于家长而言,如果对孩子的考试升学有影响,他们也会有意见。“但如果整套资源体系带到学校去,是可以让孩子融合的”。

  不过,龙龙的随班就读实施过程中,牵涉到的特教和社工资源非常多。如果每个孩子都采取这样的方案,是否需要巨大的投入?

  “龙龙的个案主要由壹基金资助,确实要非常大的成本。但是,如果社工和特教老师到位的话,可以不用完全的一对一服务。”刘珊珊说。

  实际上,早在2012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广东省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每个片区设立基地学校,基地学校设立资源教室,并配备专门特教老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构建对自闭症孩子的支撑体系。根据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2012年的调查,华南地区仅有10.43%的学龄孩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超过90%的自闭症家长对孩子平等受教育机会及升学和学习表示担忧。

  近九成教师无特殊教育专业背景

  专业知识不足薪酬偏低制约从业人员发展

  延伸

  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关注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自闭症行业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却并未得到相应的关注。深圳自闭症研究会日前发布的《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查(华南地区)》中显示,专业知识不足、薪酬偏低等因素成为制约自闭症行业从业人员发展的瓶颈。

  无专业资格认证,身份尴尬

  “在专业资格的认证上,自闭症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份一直很尴尬。”刘珊珊表示,如今国内并没有对自闭症从业专业资格的认证。

  在深圳市政府针对社工的福利待遇中,特教老师并未纳入其中。“我们只能鼓励他们考很多证,但这些证和自闭症康复治疗是没有关系的。而我们平时开设的专业课程,也会颁发结业证书,却得不到政府认可”。

  根据《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查(华南地区)》的调查,自闭症服务机构中教师获得特殊教育本科学位、特殊教育大专学位的比例较低,两者合计不足13%,即超过87%的教师没有接受全面的特殊教育专业教育。

  刘珊珊告诉记者,2004年她进入深圳自闭症研究会,几乎没有同事是特殊教育专业的。2006年,研究会聘请了第一个社工系学生。2007年,渐渐增加特教背景的教师,但大部分都是听障系、言语系、康复系或运动系的学生。直到2008年,才陆续有自闭症专业的学生前来应聘。

  不过,这些拥有自闭症专业知识的学生,往往只限于理论,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常常让他们心生恐惧。为此,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不得不自己开设课程培训从业者,成本巨大。

  据刘珊珊介绍,国外关于自闭症专业知识的培训,有着类似大学的培养机制。比如他们最近引进的美国ABA行为分析师认证,需要四五年的学习时间,经过考证和一定年限的实践,国外才会认可这个专业职称。

  薪酬待遇低,仅靠精神支撑

  从事自闭症服务行业9年期间,刘珊珊每年都要经历人员的流失。在过去,常常每走一个人,她都要回家哭一次。在她看来,自闭症康复机构只能通过精神价值留住从业者,却无法在经济上给他们保障。

  根据该调查报告,自闭症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64.58%未婚,从事特教工作年限大都低于三年。

  该调查报告还显示,自闭症从业人员月工资收入大部分在3000元以下,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57.27%,除工资外,74.62%的从业人员没有额外收入,20.85%额外收入低于1000元,64.90%表示福利待遇太低是面临的职业压力之首。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市仁善康复福利院,自闭症服务从业者的工资在2000多元到3000多元之间。从业人员获得的唯一社会资助,只有来自深圳市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捐助。根据每个从业者的考勤情况和教学能力,给予每月最高550元的补助。

  “其实他们离开我们机构没有问题,只要他们能够继续从事自闭症康复培训。”刘珊珊说,她最痛心的是看到这些从业者转行。

  实际上,对从业者的培训是一个巨大的隐形成本。据刘珊珊介绍,每年他们都会请人到机构进行培训,或者直接将老师送到外地进行培训,但很多老师往往干上两三年就离开了。

  “我很怕员工给我提买房的事情。”刘珊珊表示,从业者薪酬不高,却要管自闭症儿童每天的吃喝拉撒,精神上的压力负担更重,“我只能时常找他们谈心,以精神价值层面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留下来”。

  经费来源靠学费,养护服务成空白区

  从业人员的不稳定,对整个自闭症患者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不利的。刘珊珊表示,他们正尝试做针对成年自闭症患者的养护机构,这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其工作强度和压力也更大,这在目前仍是短板。

  据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率极低,大多数人都将需要终生照料。根据该调查,高达94.48%的家长对孩子的养老问题表示担忧。

  提及自闭症患者的养老,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创办者廖艳晖也感到困难重重。在她看来,随着自闭症患者年龄的增长,家长不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

  由于养护机构没有政府补助,服务费用会更高,成本都将转嫁给家长。根据该调查报告,91.18%的机构年度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占经费比例的80.39%。

  廖艳晖感慨道:“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创办幼儿服务中心,他长大后,我又创办青少年服务中心,我不想为了他的养老,以后还要创办一个养老院”。

  自闭儿康复费用日本政府担九成

  他山之石

  根据日本东京华成商事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复康自闭症研究会会长顾汉涛的介绍,日本自闭症谱系患儿的康复训练费用,一般由家长承担10%,政府承担90%。政府将费用通过银行拨给训练机构,不经过任何个人或团体。

  满6岁学龄的自闭症患儿,将根据智力及行为情况的不同程度,就读普通班随班就读或转入特殊班学习。按照日本的法律,300人以上的企事业,有义务向各种身心障碍者即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否则要向政府交钱用于残疾人事业(相当于罚款)。

  日本目前还没有法定的自闭症信托基金等养老信托基金,但地方政府如东京都政府为自闭症者设置的“心身障碍者抚养共济制度”,自闭症患者未满65岁的父母等保护者,每月交付一定的互助保险金。若保护者死亡或重伤时,其自闭症子女每月可得到一定的生活费及保险金。(策划/统筹:吕冰冰 撰文:记者 昌道励)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