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北京非名校发动教育改革突围战 校长:不改没出路(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17日 10: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不改,只能垫底;改,走出特色

  中等学校的改革动力来自发展的需要,对于薄弱校来说,改革则是一种“非生即死”的选择。

  地处北京市丰台区的大成学校仅有10年的校史,作为居民小区的配套学校,由几所初中和小学合并而成。最初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后来也办起了高中。

  在名校林立的北京,这是一所极不起眼的学校,“我们学校中考招生的分数段,在全区排名最后。”该校校长说。

  在择校热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些薄弱学校。

  北京市东城区一所薄弱学校校长曾经说:“没有什么学生会到我们学校来择校,即使是那些电脑派位来的孩子,很多也只存在于名单上,开学会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来报到。不仅学生留不住,老师也因为没有成就感、收入水平太低等原因纷纷离开。”

  老师不愿意留下,进来的学生也情绪低落,一位薄弱校的老师说:“学生就是那个样子,你讲他也不听。只求上课别出事就行了,老师上课也就是凭良心了。”

  已经落在了最后就没有后路了。

  就像当年那些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样,一些薄弱校自身产生了强烈的改革动力。

  2003年,北京大成学校的负责人看到这些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好,但是其中一些人在艺术方面有些特长,学校便结合学生的特点再结合高考录取的现实情况,决定进行改革尝试:在高二学生中选择对美术有兴趣、也愿意尝试的孩子组建了实验班。结果,通过一年半的特色教育,那些本来高考无望的孩子,通过艺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后来,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几年来逐渐形成了美术特长班课程体系,开发了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等课程。同时,把美术特色教育推广到非特长学生中,除了完成国家美术鉴赏必修课程之外,还开设了美术鉴赏讲座。比如《神秘辉煌的青铜时代》、《何止一曲青花瓷——瓷器的历史》、《充满人类智慧的现代建筑》等。

  现在该校的特色教育改革已经被确定为“北京市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那些特长班的学生虽然中考时的成绩也就在400分上下,但是他们学习的劲头很足,因为他们的心里有希望。”该校校长说。

  大成学校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学校的整体转变上,有些学校则把力量用在学生身上。

  海淀区蓝靛厂中学(2010年更名为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一直是一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没有劲头,也提不起兴趣。2010年学校引进了一种特殊的扑克——“肇基数学”扑克,在初一的部分班级中进行数学教学的实验,就是让学生在每周的一节数学课中打这种特殊的扑克,小小的扑克牌上有数字、有英文字母。通过扑克牌游戏法,孩子们开始琢磨其中的算法,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得空前高涨,数学成绩有了大幅的提高,信心也随之提升。

  “当不把高考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时候,我们给学生的这些知识和训练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大成学校校长说。“因为我们是垫底的学校,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安静下来的机会。学校就像一个系统,所有的孩子都从入口进入从出口离开,只有让所有的孩子在出口时都比在入口时有所提高,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来了,我们都对孩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各个孩子的特点,调整我们这个系统工作的措施和方向,然后让孩子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个价值比中考和高考的高分还要高。”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