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北京非名校发动教育改革突围战 校长:不改没出路(3)

2012年12月17日 10: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改革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现阶段硬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这些非名校会自发行动起来发起改革?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柴纯清说,很多北京的学校也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地方去学习过,但是回来后真正动起来的却很少,因为北京的学校有一种“城市中心主义的”优越感,他们不愿意去模仿。

  很多名校都有类似的优越感,不愿意放下身段。

  “对于名校来说,他们的改革比我们更有顾虑。”北京大成学校校长说。

  大家都在说教育不公平,而很多不公平是政策造成的。一些名校垄断了“入口”的生源,同时,他们还有政策的倾斜、资金的倾斜,而从理论上说,从这样的学校“出口”走出的学生,必然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成绩要高。学生成绩高就会吸引更多成绩优异学生的涌入,名校的地位保住了。

  对这些学校来说,改,有50%的可能会变得更好,而不改,则至少可以继续享受现在所拥有的。

  其实,这种改革的阻力不仅存在于名校中间,应试教育的逻辑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已经根深蒂固。

  赵向东校长记得,他们刚刚进行改革时,在一次公开的教学展示活动中,学校一名青年教师便采用了“自主互助式课堂”,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并提出问题,再以站立式的讨论方式来交流探讨,最后老师予以点拨和总结。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被来听课的教研员批评得一塌糊涂,教研员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知识点并未讲清楚,长期下去,学生能掌握吗?”“将来高考怎么办?”

  为此赵向东找到相关领导:“如果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课改,那么还有没有人敢改革?改革过程中,有不足或者缺失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可以,但不能把整个改革都否定了。”

  其实,这些学校的改革实践一直都伴随着各种质疑之声,而其中最大的质疑来自人们对高考成绩的担忧。

  因为那次严重的批评,赵向东在领导面前留下了一句话:最后让高考成绩说话。

  所幸的是,密云中学的高考成绩不仅没有因为改革的影响而下滑,反而有了明显的提高,大成学校也没有因为搞美术特色教学使高考成绩下降,而是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本科上线率。

  高考成绩似乎成了判断一项教育改革好坏的标准,没有影响高考成绩的就是成功的改革,影响了高考成绩的改革大概只能自生自灭了。

  这是当前改革者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尴尬。

  一位校长在听完密云中学的一节历史课后说:“虽然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很多欣喜的变化,也感受到学生由内而发的学习愿望,但是,我也能听出老师的挣扎,很多知识点学生仍然像受过应试训练一样,回答得非常熟练、到位。”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何育萍说,现在的很多改革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徘徊,既要应对功利性的东西,同时还要守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人先做起来。“很多人都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硬发展才是硬道理。”何育萍说,让更加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措施先推行下去,当教育的实际操作者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了改革的内涵,并体会了其中的益处之后,改革就能变成一种自内而外的行动。

  有人曾说,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在教育领域,从上至下的改革虽然声势浩大,但往往因为难以激发学校内部和教师自身的动力,常常难以落到实处;而从内部萌发的改革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使很微弱也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记者 樊未晨)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