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调整货币政策应考虑时滞效应(3)

2012年01月09日 14:3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货币政策时滞的分布比较均匀,货币政策当局还有可能通过对未来名义国民收人水平的变动状况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使名义国民收人水平在其所希望的正常水平上变动,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但是实证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时滞不但较长,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容易受到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这样,货币政策能否按照预期的政策目标,有效地抑制经济波动,就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要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实施之后在每一个政策时距内所产生的影响力度等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在很多条件下,宏观当局在分析当期的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变化时,难以区分这种变化究竟是哪一次的调控措施产生的效果、在多大程度上产生的这种效果、不同的调控措施分别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在下一阶段还将发挥多大的作用等。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渠道

  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准确把握货币政策时滞,除了要针对当时的宏观经济现实情况,还必须综合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预定的政策调控效果。

  中央银行通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工具实施其货币政策,所用工具的组合取决于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结构。目前,我国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窗口指导等。(1)公开市场操作是目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最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因为它们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大量可供交易的国债或其他类似证券。我国中央银行目前最经常使用的工具是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票”),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招标或数量招标的形式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发行或赎回央票,以此达到减少或增加基础货币的目的。(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设立最初只是为了保证银行有充分的流动性、满足储户的提款要求,后来这一比率被用作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政策工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