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村寨银行:生态文明的民主试验(2)

2014年02月07日 10: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不以老百姓为本,环保就要走偏”

  在邓仪看来,规则制定的过程,比规则本身更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让邓仪眼前一亮。人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坚持?“村寨银行”带来的社区公共管理自觉,是不是对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一种创造性尝试?

  “社区公共管理”,这个听上去严肃的术语,正在成为老君山许多村民生活中的“空气”。在河源村大麦地组,河源合作社天麻分社副理事长朱巧云说,“以前老百姓都是各过各的,谁也不管谁,刚开始邓老师跟我们讲‘公共’,我们哪里懂哦!”“大家的钱怎么管,往哪个方向奔,要争取哪些利益,这些事情老百姓几十年都没想过。”

  3年前,当村民听说有公益资金进入要建“村寨银行”,以为又是扶贫项目来了,都反响热烈,觉得“便宜不占白不占”;但后来听说项目还需要村民自己出资,便开始犹豫起来。在一个个夜晚,朱巧云和村民们围着火塘挤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争论着:“他们会不会是骗子?”“不会吧,钱都由咱们村里人来管,又跑不到别人手上!”“要是有人不还贷咋办?”“不可能,你想我们每个人都出钱,但用钱的每次只有三分之一,要是有人不还,我们全部人去要,还能要不成?”

  村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看似混乱的争吵,其实正是孕育社区共同规则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个“公共讨论平台”上,村民们不断提出疑问、发表意见,并最终讨论出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乡土管理制度,比如:谁砍树了,除被扣钱外,全村人都不参加他家的红白喜事;谁家不还贷款,谁家的大肥猪、林权证、政府发放的农资补贴等,就要被抵押……

  这样一个过程,被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称为“内生式项目管理方法”。年过七旬的叶教授是中国第一代环境治理专家,和张象枢教授一样,他也关注着老君山“村寨银行”的发展,并多次深入村寨调研。

  叶老这样解释“内生式”的优点:“只有当地人而非资源掌控者成为项目主体进行自主选择,尝试适合于当地并遵从自然法则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系统建设的时候,当地人生产生活的方式才能得到改善,人和自然才可能实现和谐共赢。”

  为中国的环保努力了四十余年,叶老认为环保“必须基于服务群众的理念”。生在江苏的叶文虎儿时常跑到家门口的长江里游泳,“那时候水挺干净的!”1972年初,年轻的叶文虎参加了联合国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并向周总理汇报。总理很重视,不久就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的毒瘤,社会主义是没有的”,叶文虎和同事们对于三线建设等多方面的污染治理最终未能进行。改革开放后,环保逐渐以“政府管企业”的方式进行,各式标准、监测站应运而生,可“要效益”的地方政府往往最终成为排污企业的后台。

  “不以老百姓为本,环保就要走偏。”这是叶老一贯的看法,也是他对“村寨银行”和“村寨股份制产业合作社”抱以期待的原因。

  以资本为纽带将村民团结在一起

  一个寒冷的冬夜,尽管已近凌晨,河源村峰坪组的各户村民仍然围坐在火塘边,商量着峰坪组猪苓股份制合作社的运作细则。成立合作社的讨论始于去年年底,光是讨论“种什么”就花了村民们5个月时间。猪苓由于在田里和山间都较易成活,最终成为村民一致认可的种植对象。2013年8月,在保护团队的资助下,一些村民还去陕西学习了种植猪苓的先进经验,用峰坪组组长李忠福的话说,收获后“保守估计收益能翻倍”。眼下,猪苓合作社成立在即,乡亲们要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李忠福埋头“咕噜噜”吸了一口水烟,沉吟片刻说:“我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有咱们组的人能入股,其他村组的想入股咱们也不让。”

  大家纷纷点头之时,一个声音冒出来:“那以后别的村组有了好处,也就不带咱们一起了。”村民们一愣。马上有人跟着说:“入股的人越多,盘子里钱越多,越好发展嘛!”“不行!”“肥水也可以往外流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后来干脆用白族语(峰坪组村民多为白族)争了起来。尽管旁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从大伙儿面红耳赤的表情可以判断,论战相当激烈。

  最终,争论的结果是,大家决定发动自己嫁到其他村寨的七大姑八大姨姐姐妹妹,一起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邓仪整晚都在旁听,他很赞同著名政治哲学家桑德尔的一句话:“公共讨论不仅是民主社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它还是一种公民教育的形式。”

  的确,这样的公共讨论,正在改变着村民们的思维方式。河源村新房组组长李玉坤便是其中的一位“突出代表”。经历了近3年“村寨银行”和“股份制产业合作社”的锻炼,这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常常把“公共管理”这样的“大词”很自然地挂在嘴上。

  谈到“村寨银行”的意义,李玉坤说出一串让记者目瞪口呆的话:“‘村寨银行’和封山育林,只不过是一个还权于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不断的开会和讨论,提高大家的主体意识,个个当家,人人做主。其实邓老师(指邓仪)他们团队的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理念的这个过程。”

  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李玉坤们的故事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2013年3月,丽江市市委书记罗杰来到河源村,考察“村寨银行”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经验。

  “人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认为改革开放到今天,体制和机制才是第一生产力。你们的项目将老百姓推向主体地位,项目中最积极的内核是通过股份制合作,以资本为纽带将村民团结在一起。”罗杰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希望大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保护生态的主体、发展生产的主力、创造生活的主人。

  政府的支持和认可,让从事和关心“村寨银行”发展的人们增添了一份信心。但不少专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寨银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萧今说:“‘村寨银行’还处于探索的开端,必须有社会性的试验来验证‘村寨银行’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决策方式的改变具有公共认同和社会可持续特征,才可能转化为一个体系。”

  邓仪同样有着担忧。“村寨银行”的开展,必须有专业人士进行促进和推广,直接让农民们依葫芦画瓢是行不通的,但在国内,像邓仪和保护团队成员那样愿意投身于此的专业人才很少。而另一方面,邓仪坦言:“民主的时间成本很高,比如村民们讨论种什么可能就要花上半年。这样的节奏如何与市场衔接,也是个问题。”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