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分析称一季度经济继续探底 增速稳中缓降(2)

2015年03月02日 13: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三是我国是否进入通货紧缩阶段。截至2015年1月,我国工业品价格已经连续35个月下跌,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连续31个月下跌的纪录。产能过剩严重的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等价格降幅较大,竞争性充分的行业价格基本稳定。除了产能过剩影响价格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测算表明,2014年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价格下跌分别影响我国PPI下降0.4和0.8个百分点,分别影响CPI下降0.3和0.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2014年我国PPI下跌1.3%,占全年降幅的68%,CPI下跌0.6%。同时,电商等新的商业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此外,还应关注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而且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服务价格仍保持稳步上涨。因此,我国并没有进入通货紧缩,只是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不应对价格形势估计的过于严重,下药过猛。

  四是怎样稳定短期经济。我国经济也存在诸如房地产投资、企业库存等周期性下降的因素,一旦周期性下行压力加大,也会导致财政金融风险增大,需要在稳定经济和管控风险中寻找平衡。短期稳定经济的关键是投资,投资的关键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两大领域。一旦房地产投资减速过快过猛,就需要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撑作用。

  预计一季度GDP增长7%左右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呈温和增长格局,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总体略好于2014年。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5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探底,增速呈稳中缓降态势,初步预计GDP将增长7%左右。

  投资增长继续放缓

  从投资的主要领域来看,房地产投资由于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时期,在房屋实名登记制度实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商品房销售不景气、房屋价格下跌、库存增长过快等因素影响下,一季度投资增速难以出现明显好转。制造业投资由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钢铁、水泥、有色等产业投资增速仍难以企稳;产业链下游相关行业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盈利预期有所改善,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增势迅猛,带来良好投资机会。预计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基本平稳。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7个重大项目工程包,推出众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工程项目,基建投资仍将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国发〔2014〕43号文,国家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行为的管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将受到较大限制,抑制一季度基建投资的平稳增长。服务业投资由于2015年营改增扩大到全部服务业领域,以及放松行政管制的改革等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年初降准后社会货币供应较为适度,但是部分资金仍然难以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企业投资与融资成本较高,资金短缺现象继续存在。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4.3%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7%左右。

  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一季度消费需求在居民收入增长、商品零售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下,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工资水平,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带动国内商品零售价格走低,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并提高消费意愿;2014下半年我国股票市场明显活跃,股指一路攀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改善居民消费预期;电商等新商业模式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商品价格,对消费需求平稳增长起到良好支持作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智能手机、绿色空调、节能电视等产品消费增加;国家出台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措施将推动新的消费热点形成。但是,房地产与汽车两大传统消费市场一季度仍难以根本性改观,对总体消费需求扩大造成一定压力。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增长11.7%左右,实际增长11.1%左右。

  外贸出口增速有所加快

  出口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好转,美国消费者信心提升,企业投资意愿增强,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普遍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好于上年,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出口;人民币汇率进入有升有贬的均衡区间,有助于我国出口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利于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出口,并推动相关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我国由资本净输入国转为资本净输出国有利于挖掘新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优势;此外,受去年同期较低基数影响,一季度出口增速将会出现平稳增长。但是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趋势分化,我国出口产品呈现结构变化,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与劳动密集型出口增速显现新特征。进口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压低进口价格指数,国内市场疲弱降低进口需求,进口增速弱势难改。预计一季度出口将增长5%左右,进口将下降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继续走低

  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会继续传导到国内。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在50美元/桶左右波动,较上年同期下降50%左右;铁矿石价格基本稳定70美元/吨,比上年下降25%左右,二者将导致PPI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翘尾因素为-2.9%,比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初步预计,一季度PPI将下降4.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13连降”,尽管近期略有回升,但总体下行压力没有明显减轻,初级产品价格下跌逐步向工业消费品领域传导,同时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品价格,粮食连年增产,国内小麦、玉米和大米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动力不足;但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服务价格呈上涨态势。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只有0.4%,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初步预计,一季度CPI将上涨1.2%左右。

  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

  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应坚持稳中求进、适应新常态,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有力度

  一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应按照2014年预算13500亿元的赤字规模安排支出,把2014年节余的约2000多亿元财政资金用于2015年。2015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到16500亿元,并在年初加快国家预算内投资资金下拨进度。二是在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举债的同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发行专项债务,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中央代发。通过增加国家开发银行资本金扩大其融资规模或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的办法增加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能力,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新增规模应在13000亿左右。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存量债务,允许省政府发行债券置换。三是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等普惠性措施;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所有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支持民间小微群体创新与经营活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有度

  一是货币政策应主要盯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兼顾货币数量控制,保持社会流动性基本充裕。二是建议继续适时降准降息,引导全社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社会预期,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三是运用好结构性、差别化货币信贷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三农、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力度。四是在保持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基本稳定的同时,顺势引导人民币兑美元的适度贬值。

  稳定房地产市场  一是认真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税收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执行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30%和0.7倍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取消利率上浮比例限制,鼓励改善型住房购买行为。二是落实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支持方案,加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在直接投资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允许地方政府从商品房市场采购,把建设和购买结合起来。三是合理支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融资。四是推动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金融领域扩散。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发展混合所有制。二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打破部分理财、信托产品刚性兑付,通过建立银行、信托、保险联动机制,设立最低补偿额度等方法尝试适当控制风险,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三是加快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税制改革,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实施服务业全覆盖。四是利用通胀水平偏低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水、电、油、气、运等资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改革,通过价格杠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紧密结合全球产业链发展动向,创新中国出口产品竞争新优势,增强机电、高技术产品附加值与科技含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关注国际贸易统计新框架研究进展,做好中国以贸易附加值为重点的统计体系变革预案。三是继续扩大市场准入,推进金融保险、贸易、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四是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有效做法,促进跨国公司扩大对我国服务业投资。五是加强多边双边合作,推动与相关国家的自贸区谈判进程,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以对外投资发展带动外贸出口。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