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从活熊取胆到骆驼之死 中国亟待动物福利立法(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21日 15:3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一条沉重的产业链

  李瑛的疑惑在于,一峰骆驼可以承载200公斤,一天可以行走60~100公里,怎么突然就会倒下?

  骆驼被曾称为“沙漠之舟”,但在当今社会,骆驼早已不是交通工具。据了解,在敦煌当地一峰骆驼的价钱并不高,用农户的话说,“骑骆驼的价格翻了几番,但买一峰骆驼的价格却十年没涨。”

  在早期,景区对骆驼的管理比较松散,“骆驼客”牵着自家的骆驼围在鸣沙山下揽客,抢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景区对骆驼实行了“规模化经营”,“骆驼客”被集中在景区门口。现在,游客从景区大门骑骆驼到鸣沙山上,每人需要100元,由此形成一条“利益均沾”的产业链。

  起初,在鸣沙山骑一次骆驼,只是从山脚到山顶,且只要20元,而现在,骑骆驼的线路被延长了2公里,价格也涨了5倍。同时每一次载客,景区管理处、旅游公司、导游个人都要从中抽成,通常“骆驼客”只拿走一半的收入。

  骑骆驼成为来鸣沙山旅游的规定动作,按照每年90多万人次的客流量保守估算,1000峰骆驼所创造的效益近亿元。

  过去,在景区管理者眼中,骆驼是一种产业,是一种能带来滚滚财源的工具。至于骆驼怎么喂养,他们从来没有关心过。当连续两天、两峰骆驼相继倒下并引发舆论关注后,管理处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迅速派人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

  事后了解到,两峰骆驼倒在“岗位”上竟然都源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黄金周期间,一峰骆驼每天从早晨5点半工作到傍晚天黑,一天驼送7名以上客人。“骆驼客”为了保证骆驼的体力,在夜间大量增加饲料,结果导致连续两天出现骆驼劳累致死。

  有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现在由于骆驼已成为单纯的旅游项目,因此市场价格一直不高,买来就几千块钱。但是大多的“骆驼客”并不了解骆驼的习性,因喂养不当造成的死亡、生病以前也有发生。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一峰骆驼一天能挣多少钱,至于骆驼是否超负荷工作、究竟能够承受多少客流、喂养是否规范、科学,反倒没有人关注了。”围绕骆驼之死,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反思。

  一项亟待填补的立法

  网名“电子记忆”的游客,在“十一”黄金周那天退掉了已排上队的骑骆驼票,她解释说:“当时还不知道有骆驼累倒的消息,只是看到一峰峰骆驼疲惫不堪,有的骆驼的鼻孔都被缰绳拽出了血丝,感觉真是太残忍了。”

  事后读到有关敦煌骆驼“累死”的消息,她在微博中写道:“若不是那天坚持把票退掉了没有去骑,这会儿不知该有多内疚?真为那些骆驼、也为人类的毫无节制感到难过。”

  位于西安的西北政法大学,有一家名为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的机构,该机构专门开展动物保护法学术交流与研究。就在今年9月,这里刚编写了一本《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书中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深思,在我国,涉及动物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多达2000余部,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明确提出动物福利概念和反映动物福利内容,却寥寥无几。涉及到工作动物的内容,仅在《残疾人保障法》和各地养犬管理规定中有所涉及,还只是规定了对导盲犬的饲养条件,对于耕牛、马、骆驼等动物的规定也仅限于防疫方面的有关规定。按照专家的观点,“类似这种累死骆驼的事件,虽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却无相应法规能够规范和约束。”

  西北政法大学教师常贝贝说:“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令和动物保护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历朝历代的律法中也都有着对于动物保护的论述。但现在,中国动物的生存环境却很不乐观。”

  近年来时有活熊取胆、排队喝鹿血、肯德基虐鸡门、累死骆驼、当街扑杀猫狗等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普遍关注,专家指出,因立法滞后,导致伤害、虐待动物及消费野生动物行为,长期存在监管缺失。有专家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许多动物的生存环境正与自然环境一样遭遇着严重的破坏。

  据悉,我国首部《动物福利通则》即将出台,并且在将于10月28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上,将对动物福利进行专题讨论。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快动物福利立法,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虐待动物的行为。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认为,在《动物福利通则》的推动下,中国必将加快动物保护的立法进程。

  据悉,《反虐待动物法》与《动物保护法》两部立法正在筹备中,前者立足于现实,接受程度较高;后者立足长远,从各个方面完善动物保护法的完整性。(记者 康 劲)

【编辑:马学玲】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