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珠三角人口倒挂格局持续演化 流动人口管理临挑战

2012年01月16日 16:2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大量的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如果不能服务管理好流动人口,建设幸福城市就将是空中楼阁。

  实有人口超过1500万的深圳市,其中户籍人口为270万。也就是说,走在深圳的大街上,遇到的5个人中至少有4个是“外地人”。

  进入2012年,这种人口“倒挂”的格局仍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大城市持续演化。《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面对流动人口利益诉求不断增长与流入地公共资源有限配置之间的矛盾,如何从机构设置、法律完善、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已成为地方主管部门正在攻坚克难的重任。

  更强烈的期望、困惑与焦虑

  广东省公安厅最新透露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现有流动人口2871.4万,占全国2.2亿流动人口的13%,居各省份之首。值得关注的是,广东96.2%的流动人口集中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4市的流动人口就占全省的86.2%。

  “我希望能在深圳成家立业,虽然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城市立足很难,但实在不愿意永远都被当成外来人员。”已经在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作了五年多的年轻女工张青青对本刊记者说。

  相比之下,逐步占据流动人口主流的新生代打工者们虽然收入偏低,但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拥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期望,对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的质量要求也远远高于他们的前辈。

  刚满20岁的美泰玩具厂员工黄媛媛,在东莞市长安镇和本刊记者闲聊时无拘无束:“休息的时候总是和老乡、工友一起去K歌蹦迪”,“每月多少钱不要紧,够用就成”,“从不寄钱回家,过年回家剩多少就带多少回去”,“在哪里落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遥远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就离家出门打工的黄陈娇,曾经多年住在没有风扇的简陋工棚,曾经两天两夜没睡干活也不觉累,但这样的情景在新生代打工者中难觅其踪。“我们出来就是要赚钱,但现在的年轻人更在乎增加阅历和生活质量,最好每天只工作八小时,一周至少要休息一天,换工作频繁得厉害,在一家工厂呆一年以上的十分罕见。”

  无拘无束并不意味着无忧无虑,相对户籍人口而言,流动人口所渴望得到的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只多不少。深圳市宝安区宝民社区管理处工作人员陈国强告诉本刊记者,社区几个保安员的小孩都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但即便“走后门”也只能去条件较差、学费较高、路途较远的民办学校,“小孩上学问题解决不好,谁有心思上班?”

  广东团省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被尊重和被认可的愿望、参与城市生活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都更强烈。有27.4%的人希望一直呆在城市参与城市建设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有50.2%表示有机会、干得好,愿意呆下去。

  即便是收入不菲、社会地位较高的流动人口,同样对公平的社会待遇有着强烈的利益诉求。长安沙头胜百吉鞋业有限公司总务课长周全,被评为“优秀新莞人”、获得过和市委书记握手合影的荣耀,但他7岁的小孩就是难以在当地入学。为交齐各式各样的迁户材料,周全一年多来往返于家乡和东莞之间,迄今也未能完成繁琐的户口迁移手续。“我们在外面漂无所谓,但是小孩总不能继续在外面漂吧?”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蔡禾认为,大量的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如果他们长期感觉没有得到公平待遇,就难以产生真正的归属感,也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公共责任意识,而易产生彷徨、苦闷和焦躁的情绪,甚至对社会不满。

【编辑:李季】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