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公车采购扶持“国货”引关注 一年消费上千亿(图)(2)

2012年02月29日 09:58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他们为何不爱坐自主品牌车?

  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品牌车,早已启动,但效果实在差强人意。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当年起,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用车,自主品牌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然而,这一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至2009年,全国公务车上牌量约61万辆,自主品牌不到一成;2010年,公务车采购总量中,自主品牌不到三成;而至去年,全国上牌公务车超过100万辆,但自主品牌车仅占两成。

  有些自主品牌汽车并非首次进入公务车选用目录。奇瑞早在2005年即已跻身这一榜单。尴尬的是,政府公务车采购订单未见大增,公务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6%,且多分布于乡镇机关。

  上有国家政策要求,为何很多机关公务人员偏偏不爱自主品牌车?

  “现在省级机关公务用车中,自主品牌车辆还是少数。因为单位购车时主动购买自主品牌的自觉性还不高,大家一般会将政策用足。”一位省级机关车管部门负责人坦言,推荐自主品牌车辆难度大,容易得罪人。“有些领导会有攀比心理,对采购自主品牌车辆有抵触情绪,‘以前领导可以坐那个车,为什么我不能坐?’”

  “很多人配车求大求气派,坐什么车,更多是要显示身份,显示单位或者地方有实力,不能被别人比下去,18万元以下的自主品牌车,可能有人嫌丑……”射阳县纪委副书记周韬说。

  “我对十几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安全性能没信心,而且,公务车是领导个人,更是一个地方政府形象的延伸。”苏北某乡镇领导说,自己坐了前任留下的旧帕萨特,只能买自主品牌车的话,宁可不换车,拖几年再说,“跟我们接触的客商,不光自己讲排场,也要你‘配合’他。出去招商引资,人家开个奔驰来,你开辆比亚迪,他不高兴,你跟他坐在谈判桌上也没底气。”

  公务用车限购“国货”,被视为治愈公车消费“奢侈风”的一剂猛药。自主品牌车基本符合1.8升、18万元的限制,而奥迪、帕萨特等合资车多已突破限制。目前,每年数以千亿计的公车费用,已占全部“三公”费用的六成。去年,公务用车执行新的“双限”标准,即价格不超过18万元,排量不超过1.8升,而此前,这两个上限分别为25万元及2.0升。但事实上,超标准配车依然难治。一位基层纪委工作人员反映,有些县领导把超标车“户口”挂在下属单位,有的声称是借用企业的。

  仅靠领导带头还不够

  “这些进入目录的自主品牌车能满足公务需要!只要剥离掉附加在公车上的炫耀消费、身份消费等因素,把公务车还原成代步工具,这样就不会非盯着奥迪、帕萨特之类超标车了。”徐州通达公司党委书记甑君说。业内人士透露,自主品牌车比同档次合资车便宜两万元,而使用中的保养、保险等费用节约更多。

  过去,限价、限排量难到位,如今,标准收得更紧,还加上限自主品牌,这“三限”能有多大把握执行到位?

  练兵说,江苏公务车的采购依据政府采购目录进行,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目录》尚未纳入我省的采购目录。省里将依据国家要求,规定哪些车型进入政府采购范围,发布采购信息,严格评审,符合条件中标的单位才进入采购范围。

  “三限”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关键看领导能不能带好头,带头坐自主品牌车,“上级机关领导坐,下级领导才会跟着坐,要下面执行,上面首先得放好样子。”周韬说。

  滨海县县长李逸浩认为,国家公务员坐国产自主品牌车,理所当然,上级是要带头。不过,制定政策,还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限价、限排量,都行,限品牌似乎不太合适,最多只能鼓励使用自主品牌。像悦达起亚,这一辆合资车使得盐城工业大大上了个台阶,对经济贡献非常大,我们有很多公务车用了这款车。”

  练兵则建议:只限制价位,不限制排量。他说,经过专门的检测发现,有些1.8升车排量虽低,但不一定比2.5升的车省油,“不是乘用低排量车就肯定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行政成本的效果。”

  此外,有专家认为,此次公车采购目录适应范围是党政机关,但更多公务机构、事业单位、国企不在其列,鉴于部分官员的豪华享受情结,如果没有监督问责机制跟进,仅有中央部委出台规定、制订车型选用目录,哪怕上级机关带好头,恐怕也难遏制超标配车风。

  治理“车轮腐败”,需要整体推进。要管住超标购车,更要卡住公车私用、公车滥用;要控制增量,更要推进减量。去年,中央机关公车数量减少1442辆,减幅近四成,这给地方带了好头。而推进公车改革,即取消公车,按公务需求发放车贴,则被视为根本出路。周韬说,“我们有三四个乡镇搞了车改,镇领导每月发1000元至1500元车贴,自己买车或租车,每年一两万元,而配车,养一辆车每年四五万元,这还不包括司机的工资待遇。车改省钱,这是明摆的事。”(记者 孙 巡 任松筠 苏文龙 见习记者 季 铖)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