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剖析中国式陋习:国人边谴责边“随大流”(2)

2012年11月04日 15:1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制止不文明立法有争辩

  无论是“航班殴斗”还是“地铁血战”,诱因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皮毛”,如果往回“倒带”,任何一方若能少吐两句诳语、多说两句歉语,事件都将会是另一种结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当事人到了检察院无一例外都很后悔。在审理了这么多相似的案件后,我们认为,除了要民众保持遇事冷静外,制止不文明行为,也是减少治安案件甚至是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手段。”

  事实上,对于不文明行为引发的问题,社会各界并非“熟视无睹”。

  2012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深圳经济特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论证会,这部有可能成为全国首部市民行为规范法规的条例规定:拟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比如,两年内5次因不文明行为被处罚者加罚1000元,两年之内有10次不文明违法记录者将被记入诚信体系。在所有处罚中,损坏古树名木处罚额度最重,达50万元。

  对此,时延安认为,对于不文明的行为道德教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过,道德的外在强制作用主要靠谴责,而现在环境使然,很多人看到不文明现象,不会去谴责,大多不愿意惹麻烦。在这种背景下,尤其是目前阶段,我倾向于运用法律的手段。通过治理不文明的违法行为来树立社会正气。此外,媒体的监督作用也不可或缺,在这方面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当然,媒体在曝光不文明现象时,也应遵守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不过,若立法治理不文明,其中涉及的“何种不文明行为受处罚”、“罚款金额的多少”、“谁来执法”都是民众争议的焦点。

  “不文明罚款”的提法,也引起了广泛质疑。有网友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说,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公共精神,而不文明罚款及奖善虽然有着积极价值,但离开了公共精神的提升,无论罚劣还是奖善,都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不过,在规范公民公共行为方面,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探索出很多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较为典型的做法是严格执法,以严厉的处罚约束市民行为。比如,在香港,随地吐痰会被罚款600港元;在新加坡,乱丢垃圾“再犯”的,除罚款外还要穿上特制背心到公共场所强制做清洁劳动。

  而在中国,围绕文明立法,从来就争议不断。比如,《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中曾规定,乘客不主动让位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阻和制止,对于拒不改正者,可以拒绝其乘坐。不履行义务者,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引发舆论争议后,在条例二审中将罚款等规定去掉了。

  立法禁止并非唯一选择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则向记者指出,通常不文明行为更多指的是道德层面、个人行为修养,但实际上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原本只是边界的问题,“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情节、危害的程度这些标准。所谓的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的边界原本就是处于变动中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实际上就是界分的标准”。

  “如果加大对文明的促进,通过法律手段应该是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王敬波认为,做法实际上就是将一些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纳入到违法的范畴当中去,“以深圳市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来说,它对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等,这些行为在道德层面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按照一些城市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地方的规章,它其实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

  王敬波说:“将一些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纳入到违法行为的范畴内,就可以运用法律按照违法的惩处方式进行处理了。这样既有利于对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促进,也有利于对违法行为的惩处,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程度。”

  不过,王敬波同时强调说,相对于那些轻微的、仅限于不文明范畴的行为,“我不赞成用法律手段进行惩处,因为它毕竟不在法律的范围内。所以如果要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一定是针对已经达到违法程度的行为才可以。所以这里也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因为社会上发生了很多的不文明行为进而引发了治安案件、违法行为、刑事案件,就无视或突破法律的规定,对一些仅属于不文明行为、不在法律规定内的行为施以法律的处罚,这点是不能走极端的”。

  在立法之外,王敬波也提到说,目前我国实际上对不文明行为的规范已经有了一些法律规定,“但因为这些行为比较普遍,而且相对来说比较轻微,取证困难,所以在执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比较多的难题。法律本身的执行力是一个方面,通过法律引导社会风尚也是一个重要的作用。我个人觉得法律的执行非常重要,但它也不是唯一的。我们通过立法鼓励的方式,再通过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政府多方的努力,执法行为的有效推进,可能会形成综合的力量,来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促进。文明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法律问题,立法和执法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强化对公民文明素养的推进,尤其是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培养,这可能才能从长远来解决问题”。(赵丽 黄燕)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