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盘点十八大报告中的“第一次” 强调科学与法治(2)

2013年01月10日 09:5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18.第一次用“八个必须坚持”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简而言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了建设主体,“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明确了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明确了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明确了内在要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明确了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明确了本质属性,“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明确了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明确了领导核心。“八个必须坚持”,每一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19.第一次提出“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自信是信念坚定、开拓进取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20.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八大报告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1.第一次提出“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的改革要求。“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进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表明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根本要求。而其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围绕这一目标,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

  22.第一次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论断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表明我们党对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发展新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有高度的自觉。这种全方位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于实践中,必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23.第一次用“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依靠”全面阐释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即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这一新阐释,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站位更高,视野更宽,措施更实。

  24.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并阐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是在新形势下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而这需要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路径认识的深化,而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丰富。

  25.第一次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的论断。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还存在很多制约科学发展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并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其中不乏新的提法。

  26.第一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表明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对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形成了新的战略思路。

  27.第一次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角度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全面部署。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最早由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提法,并首次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全面部署,随着这些部署的贯彻落实,我国的经济结构必将发生根本性的优化。

  28.第一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论断。十八大报告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升到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的高度,表明党对统筹城乡发展有了新的规律性认识,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举措,着眼于对农民权益的充分保障,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具体内容,必将更加切实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9.第一次明确提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这四个定语,不仅揭示了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而且明确了以工促农的结果是城乡互惠,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既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又能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以城带乡的结果是城乡一体,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0.第一次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任务。十七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二字,充分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建设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在理念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31.第一次用“三个更加注重”描绘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既揭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又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和节奏,表明了我们党对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不懈追求和不懈探索,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32.第一次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全面勾画出政治体制改革路线图。十八大报告勾画出的路线图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3.第一次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的要求。调整“两个比例”,是对民众政治参与热情和期望不断提高的积极回应,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报告还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提高专职委员比例”等。

  34.第一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对欧美国家来说是一种正在讨论和研究的新的民主形式,用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之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具体部署,必将进一步充实民主内容、丰富民主形式,增强我国社会发展的活力。

  35.第一次提出“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要求。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反映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始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也反映出作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经在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方面显示出的巨大作用。

  36.第一次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论断,并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将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应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和形式,表明党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坚定决心。(人民论坛 杜飞进 人民日报政治与文化部主任 高级编辑)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