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京津冀联合“治霾”关键是背后利益调整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11日 14:0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京津冀联合“治霾”

  相较于“以奖代补”、区域“联动”等外部政策,跨区域产业转移互补以及自控与联防背后的利益调整才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合治霾能否成功的关键

  10月的月初和月末,北京一直被同一个问题困扰,何时能冲出“霾”伏?

  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专程跑到北京颐和园看大黄鸭的游客在微博上吐槽:“雾霾让大黄鸭都看不清楚了” 。10月27日,北京市气象台再发霾黄色预警,个别区域达到6级,属严重污染程度。

  面对雾霾危机的并非北京一家。环保部10月22日发布通报称,第三季度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9个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

  怎么办? 10月14日财政部宣布,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之后,10月23日,国家环保部召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6省、区、市在京召开会议,宣布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现在已经明确的是要进行统一监测、统一评估、统一行动”,隶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下降25%,能否完成?

  面对即将到来的11月,中国政府的官员和环境专家同样感到担忧,随着北方进入采暖季,新结成的京津冀治霾同盟面临的第一场硬仗便是:在今冬明春供暖季节,能否把PM2.5降下来?

  “如果今年冬天大气污染加剧、重污染频发,将会影响社会对组织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的信心。”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10月23日的“联席会”上说,北京市将尽最大努力,使今冬空气质量比去年“有所改善”。

  与官员相对保守的表态不同,在10月下旬发布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祭出“杀手锏”:当启动最高红色预警时,将采取包括整体停驶80%公车、全市范围内实行单双号限行在内的“六停一冲”措施。

  同样戴着“重污染帽子”的河北省也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今冬明春,河北全省要减少4000万吨燃煤;今年年底前,淘汰黄标车57.8万辆;石家庄对水泥钙镁企业全部停产整顿,对钢铁、焦化、陶瓷、热电等企业限产。

  比应急预案更重要的是远期目标: 9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防治计划》)规定,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细颗粒物浓度要分别下降25%,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随后制定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京津冀细则》)再次重申这一目标: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山西省、山东省下降20%,内蒙古自治区下降10%。

  “这个目标其实很难做到”,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美国2000年PM2.5年均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到2010年下降为10微克/立方米,“10年时间,美国也只降低了4微克/立方米。”

  “现在虽然把浓度指标确定了,但有没有做模型反推?污染物排放量要降到多少才能达到这个浓度目标?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是拍脑袋的决策。”骆建华说,浓度目标制定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以此来确定区域内能容纳多少污染物排放,再进一步部署治理的路径和手段。

  在他看来,今后5年,中国重化工业,包括钢铁、水泥产业,峰值点还没到,现在还处于爬坡阶段,产量还要继续增长,排污量还是比较大,“能否完成上述目标,我心里一直打了一个问号。”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