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北京地铁延伸到河北哪里就会带动哪里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21日 08:33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京津冀一体化系列报道之功能定位篇

  在时下的舆论热点之中,很少有哪个话题能够像京津冀一体化一样,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众多重要领域,甚至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便会掀起市场上的轩然大波。诚然,无论是在历史层面(时间)还是地理层面(空间),京津冀作为中国“心肺之地”的认知可谓深入人心。

  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之后,这个特殊的区域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人口膨胀、污染严重、资源失配、产业结构失衡……京津冀一体化的使命,正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心肺重构”。然而要完成这样一个牵连广泛、涉及利益群体众多的宏大手术殊非易事,而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京津冀这三个主体在重构之中如何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

  京津冀三方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北京虽为首都,却因承载了太多功能而日渐不堪其负;天津胸怀着“面朝大海”打造“北方经济中心”的雄心,却面临来自身边的竞争;河北没有享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惠,却常年面对“陪太子读书”的尴尬。

  各自为政、混战内耗的困境一直令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深受诟病。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向半月谈记者介绍,2004年以前,围绕京津冀谁是龙头、谁是中心组织了很多场讨论。而论证的焦点是,北京和天津谁是环渤海的经济中心。2004年,国家批复了首都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对北京的定位,它就是国家的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没有提经济的问题。而明确了天津是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刘元旭认为,“虽然说北京取消了经济中心,但是我感觉京津之间在经济总量方面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天津与河北的竞争更为激烈,包括沿海重化工产业的布局,产业同构化的情况都比较严重。”

  那么如何厘清各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缠,使京津冀各方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向半月谈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北京是天然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一点其他两地代替不了。同时它在产业上的功能定位跟其他城市也不一样:高新技术聚集区,高新技术的研发、终试、推广;金融产业、金融服务、文化旅游、高端性的生产型服务业;国际航空门户,铁路公路交通枢纽。

  而天津则是北方经济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还具备着现代制造业基础。天津在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化工、新能源、环境设备这些方面的优势是比较突出的。它还可以作为北京的研发转化基地,以及成为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河北的产业功能定位应该是:先进制造业、原材料加工、机械装备、能源储备和调运基地;为京津“双核”提供后备发展空间,包括产业转移基地、生态屏障、科技转化基地,以及京津居民的休闲度假基地。

  举例来说,北京和天津重型加工行业的零部件生产,像汽车零部件和机床零部件生产就应该进行转移。其研发总装可以在大城市,但是零部件生产不应该在城市。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包括一些几十万头猪、几十万头牛的大型养殖场等,都应该疏解到市区以外。在日本或者我国的台湾台湾地区,这大型的养殖场都是不允许放置在城市里面的。

  马晓河对记者说,曾经有规划将京津冀都市圈设计为“2+9”:北京、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加上保定、廊坊、石家庄、衡水、沧州、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而他认为可以再加上邯郸和邢台。

  “这样在空间上会形成这样的布局:在北京、天津的北边形成绿色生态经济带;北京—廊坊—天津构成高科技带,这一区域应该对污染进行严格控制,用来提供高科技生产性服务;在北京—保定—石家庄这一带则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南部地区邯郸—沧州这一带是制造业基地,沿海一带应该是重化工产业带。”

  以北京、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再辅以河北省内的多个节点城市——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双核多点”的空间布局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比较受认同的观点;而对于北京的功能疏解,则指向“多方向”与“多层次”并举的模式。

  当前,总揽全局的权威性规划尚未出台,和这样一份纲领性蓝图备受各方期待。“一体化没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确实会让下面无所适从”,河北省涿州市发改局局长徐亚东对半月谈记者说,“虽然河北省出了大的功能布局规划,但是还需要国家层面来统筹。”4月9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正在制定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并且有报道表示具体的规划也将于上半年出台。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