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旧金山华人流行当市长 参政蔚然成风频破历史纪录

2011年01月24日 0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李孟贤宣誓就任。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当地时间1月3日中午12时48分,第四代华裔移民关丽珍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福克斯剧院宣誓就任第49任市长,她是这座城市158年来第一位女性亚裔市长。 关丽珍选择了步行方式出席就职典礼。从曾祖父最初落脚的中国城到福克斯剧院,两个半小时的路程,关家4代人走了105年。图为关丽珍在中国城。中新社发 陈钢 摄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2010年华人流行当市长,这并非一句虚言。美国湾区的中小城市中已经出现过多位华裔市长,胡宜兰、刘嘉琳、司徒良恩……而在当年11月的大选中,关丽珍成功当选奥克兰市长,湾区三大城市(旧金山、圣荷西、奥克兰)中首度出现华裔市长,也带动起华裔竞选市长的风潮。加州参议员余胤良和市府估值官丁右立先后宣布角逐下届旧金山市长的宝座。2011年1月11日,李孟贤在旧金山市议会获得11位议员全票支持,成为旧金山160年历史上首位华裔、亚裔市长,再为华裔参政开启了新篇。

  微弱优势胜出 关丽珍缔造历史

  2010年11月10日,61岁的关丽珍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在支持者的簇拥下,于市府门前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等了158年,才有了第一位女性市长。”她将胜利归结为草根阶层市民的胜利,并感谢选民和竞选团队,让她缔造历史纪录,成为了全美大城市200年历史中的首位亚裔女性市长,她也为此感到骄傲。

  奥克兰此次选举首次采用优先选择投票方式,即选民可以在选票上,以第一、第二、第三选择,选择自己满意的候选人,之后按照三个选择的得票顺序,逐轮淘汰得票数最少的人,直至最后有一名候选人得票数超过50%而当选。

  在所有市长候选人中,佩拉塔和关丽珍一直被视为强有力的竞争者,不过佩拉塔显然更被外界看好。第一轮的选票开出后,佩拉塔超出关丽珍10个百分点,然而随着复选选票统计出炉,两人差距不断缩小。11月5日,关丽珍已以51.09%的得票率反超佩拉塔的48.91%。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关丽珍获53778票,以超出对手2058票的微弱优势获胜。

  为竞选奥克兰市长,关丽珍与先生以及义工们不辞辛苦,挨家挨户拜票,不仅敲开了选民的家门,也敲开了不少人的心扉。当初很多人都劝关丽珍不要参选,而且也并不看好她参选,但是女儿的一句话给了她无限的勇气。女儿说,“期待有一个全新的奥克兰,有一个真正会为民做主做事的市长。”这句话成了她参选的原动力。

  加州首位华裔参议员争当旧金山市长

  就在关丽珍宣布在奥克兰市长竞选中获胜的当天,加州首位华裔参议员余胤良也宣布竞选下任旧金山市长,成为候选人中首位华裔民选官员。余胤良说:“我有极大的热情渴望与旧金山市民共同探讨如何面对未来几年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一些重要的课题。”

  他还强调,在过去的从政生涯中,他得到了华裔社区的大力支持。如今经济危机中很多华裔也遭受重创教育、就业和教育等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事情很多,他希望倾听华裔社区的声音,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关注的议题,与他们共同努力。

  利用多媒体造势 估值官盼政途再上层楼

  就在余胤良宣布参加竞选三周后,旧金山市府估值官丁右立也偕同妻女出现在旧金山选务处,旧金山市长的参选者中再添一名华裔。

  丁右立自言参选目标是吸引更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建立更完善的公立学校以及令经济长期增长。他也表示会利用自己担任多年估值官的经验,帮助市府解决财赤问题,同时集合各方面和各个地区的意见,帮助市府工作变得更有效、更公平、更透明。丁右立强调,他的竞选与众不同,会着重与选民的交流,在其竞选网站中,他鼓励选民分享自己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等各方面的意见以及解决方案。同时他也会利用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站,与选民交流。

  华裔当市长?专家建言善用选制

  加州参议员余胤良在前,旧金山估值官丁右立紧随其后,之后可能还可能有市议会主席邱信福等人参选旧金山市长。

  在华裔候选人中,谁的当选机率更高?华裔选民教育委员会行政主任李志威表示,目前采用的优先选择投票制度,让选情观察家都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再次出现当选人让政治专家贴破眼镜的情况。

  李志威指出,丁右立的支持者大多比较年轻,余胤良则更受年长群体欢迎。两人获得的支持很可能势均力敌,那么两人在竞选中是结盟还是各自为政,也将影响选举结果。不过,候选人选择结盟与否往往根据选情、政纲等做出全面分析,而不是依据其他候选人的族裔。李志威强调,如今华裔参政蔚然成风,而且不断打破历史纪录。(刘海平)

参与互动(0)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