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红色传令兵的摇篮

2012年06月08日 13: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探访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红色传令兵的摇篮
     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把“做雷锋传人、当台站脊梁”作为口号。图为学校的雷锋广场,雷锋雕像巍然矗立,后面形似“士官”之“士”字、又如一把尖刀直插云霄的雕塑名叫“脊梁”,寓意台站脊梁。

  “这里是我的母校,也是我出发的地方。”站在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的门口,毕业后即赴北空某通信总站、如今已驻守“夫妻台站”12年的邓士兵激动地对记者说。在这所学校里,90%的学生都和他一样,一毕业就走上了空军通信导航台站的岗位。

  可别小瞧了小小的台站——它们虽然大多驻地偏僻、十分“袖珍”,但对于空军而言却十分重要。台站,关系着每次战鹰出击、返航指令的传达;如果没有台站,战鹰就会变成“聋子”和“哑巴”。

  坐落于大连市郊的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就是专门培养台站人才的地方。自1986年建校以来,学校已经先后为部队输送了近2万名通信士官人才——从北国冰川到南疆海岛、从茫茫戈壁到东海前哨,到处可见从这里走出去的红色传令兵,他们用持续的电波,让战鹰听到“家”的呼唤。

  在学校进门处的广场上,一座名叫“脊梁”、寓意争当台站脊梁的雕塑直刺苍穹;在它不远处,耸立着一尊雷锋雕像。两座雕塑为什么要摆在一起?校长王忠江说,“‘做雷锋传人、当台站脊梁’是我们自建校之初就有的口号,我们的目标就是为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雷锋式的传令兵,为战鹰保驾护航。”

  “雷锋”立校

  1986年,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建校之初颇经历了一番波折——

  当时,学校是全军编制级别和培训层次最低的一所学校。校区的一片荒芜与外面蓬勃发展的开发新区形成强烈对比,巨大的环境落差严重冲击着学员的心。

  更大的冲击还来自于“士官”这个身份。

  “士官不是官,对象难找家难安,长在基层职难动,生活单调利难求,后路狭窄心难定”。政委尹燕广对记者说,当时有一些考飞行员没考上的年轻人,以为这里是军官学校,结果考进来发现是士官学校,就交了退学申请。头几年,几乎每年都有5-6%的学员要交退学申请。

  在尹燕广看来,士官确实不是官,但责任却重如山;作为兵头将尾,他们是联系军官和士兵的纽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面对建校之初人心不稳、厌学情绪上升的情况,当时的校党委班子迅速决定开展思想工作帮助学员校正价值观,树立扎根台站、建功立业的思想。很快,他们为学员们选定了一个重要的参照人物——雷锋。

  “和士官的工作岗位一样,雷锋的工作岗位也很平凡,但是他忠诚于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之中铸就伟大。当时校党委认为,雷锋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精神,都将对学员们产生激励作用。”尹燕广说。

  时年,校党委果断做出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决定》,并在全校倡导开展了“人生导航”活动,引导学员用雷锋精神修正人生目标取向,每个周末都组织学雷锋做好事,每逢“三五”都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后来,这一活动传承下来,不论校党委班子换了几届,“学雷锋”从未停止过。如今,各学员队自发成立了40多个学雷锋思想互助组,图书室里学员参加学雷锋活动的心得日记堆积如山,学校还聘请了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为德育导师,定期邀请他讲雷锋事迹、话人生理想,并与抚顺雷锋纪念馆建立协作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学员前往开展实地教学。

  推行“雷锋式学校”的教育模式后,学校不仅逐渐稳固了人心,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绩。在钉子精神的鼓舞下,学员们苦钻文化课学习,学校已连续5年获得驻地高校高等数学竞赛大专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4名学员获得个人第一名。

  2010级学员、23岁的温家龙,当初是听了朋友们的推荐最后报考了这所学校。“朋友告诉我,这所学校把雷锋当作精神偶像,风气很正,学习训练抓得很紧。进来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文化固校

  “有人说,士官是‘土官’。可是我说,土官咋啦?土就没有作为了?土养育万物!士官岗位是小,但小岗位照样有大作为!”在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的一场文艺晚会上,教员学员自导自演的小品《就恋这把‘土’》,引来台下观众潮水般掌声和阵阵喝彩。

  对于这出剧中饰演“班长”的演员、01级学员仝召旺来说,有些台词曾经就是他自己的心声,“我们士官不能和军官比,不管当几年兵退伍回家,工作还是没保障,不是种地就是外出打工……”

  其实,当初,正是因为了解到一批批学员初进学校时的这种迷茫和自卑心理,无线电导航系政委张永泉才创作了这部小品。

  “排练的时候,我告诉学员,你们就演自己就行了,要演出真情实感来!”张永泉说。他希望学员们通过剧中人物,喊出自己的苦闷与彷徨,并找到人生奋斗的方向。

  “你们看螺丝钉小不小,没有螺丝钉飞机还不得散架啊?”“只要我们把自己生命这把土烧成砖,坚实地砌在共和国的长城上,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就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每次演完节目,仝召旺都像是上了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我们是部队需要的人才,只有发扬螺丝钉精神,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像这种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的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学校不仅有舞台表演队,还有军乐队、锣鼓队、南拳队、大刀队等,通过士官艺术节、学雷锋演讲比赛、“雷锋之歌”歌咏大赛等,用文化育人,以文化固校。

  陕西学员温宝玉,初进校门时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常萌生退学念头。在一次文化活动中,他高歌了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引起满堂喝彩,后来被选进学校表演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找到了自信,不仅打消了退学念头,而且在各方面都更积极踊跃了。

  “很多学员在走进学校之前没有任何表演基础,一句台词在排练时常常要练100多遍,非常辛苦。但是这些文化活动,对于他们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等,都是非常好的锻炼。”作为学校舞台表演创作骨干的张永泉,还在不断思考着创作一部反映士官生活的新剧,“剧本要反映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一定要我们自己的学员来演,这样才能演出那股子朴实劲儿。”

  人才兴校

  “每当战机呼啸着掠过头顶,巡逻在祖国广袤的天空之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因为那里面也有我的一份汗水!”00届浙江籍毕业生周正尚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学弟学妹们的一片掌声。

  如今,36岁的他在空军某场站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担任计算机技师。他的亲朋好友,大多下海经商。一次他回老家,朋友请他在海鲜城吃饭,一顿饭花掉六千多。周正尚对朋友的“浪费”深感惊讶,而朋友则笑周正尚“老土”,“为啥还舍不得脱掉军装?随便做个小买卖也比你现在挣得多。”

  可对于周正尚而言,金钱,并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我所负责的地空数传台,就像人的中枢神经,输送着往来信息,一旦有故障,整个系统就面临瘫痪的危险,在航空兵部队作战和训练中的作用不可取代。”为了保障一次设备安装,他甚至差点缺席了自己的婚礼;当他终于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急急忙忙赶到婚礼现场时,新娘子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对于工作同样执着的还有99届毕业生邓士兵。

  37岁的邓士兵和妻子驻守在京郊一个台站。十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每天都坚持巡视国防通信线路。他自己制作了“保护军缆”的标记,沿路插放,并随身携带《军事设施保护法》和《国防法》的宣讲材料发放给附近百姓。

  一些地方工程队常常不注意国防军事设施的保护,私开滥挖。一次,一个施工队在打地基时,挖出了通信电缆,邓士兵见状上前阻止,对方见他只有一人,想强行施工。邓士兵急了,一下纵身跳进3米深的大坑,大喊,“你们再挖,就冲我来!”工头见状,叫人用铲车挖来一大铲土悬在邓士兵的头顶,扬言如果他再不让开就把他埋在里面,可是邓士兵依然没有让步。工头见他毫无畏惧,一边大骂“这当兵的可真梗”,一边无奈地变换了施工地点。

  在校长王忠江看来,常人难以理解的这种“梗”劲儿,正是学校雷锋式教育的产物,“他们都是我校优秀的毕业生;他们的执着,是雷锋螺丝钉精神的体现,代表的是一种责任心,对党的一份忠诚。”

  的确,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红色传令兵们,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那一个个台站、一条条线路;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他们日复一日地战胜着平凡与寂寞,守望着我们头上的一片天。(记者巩琳萌)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