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丈量中国领土近5遍的神秘兵种 创造数十项第一

2012年06月25日 10:31 来源:解放军生活 参与互动(0)
丈量中国领土近5遍的神秘兵种创造数十项第一

  他们参与了绘制第一、二、三、四代军事地图,每一代军事地理信息的更新,都刷新了近20项军事测绘纪录。

  他们为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第一条铁路、第一座核电站探路选址,完成了6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航测任务,创造了数十项“第一”。

  他们航测唐山、汶川、舟曲灾区,在危难关头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高于一切,数十次在第一时间为救灾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情报。

  他们就是专门从事国家和军队航空摄影、航空重力测量、航空物探测量的兰空航空兵某团。迎着暖春的气息,觅着油菜花的芬芳,记者走进该团,采撷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空军有战斗机部队,有空降兵部队,有导弹部队,有雷达部队,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祖国的大西北,有这样一支英勇神奇的部队。

  战争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来临,怎么办?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在几场局部战争中的使用,战场环境地理信息作用愈加重要,军事专家预言,谁在战前最先拥有最新、最详实的军事地理信息,谁就拥有了制胜的先决条件。

  那年,该团承担了某地区紧急航测任务,为该区域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数字化地理信息,尤其是为精确打击武器提供更高精度的测绘信息支持。站在信息化战场建设的潮头浪尖,作为信息化作战的“前哨兵”,该团党委感到,部队虽不是直接作战单元,但胜似作战单元,同样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然而,任务区域内民航航线集中,申请一次航测飞行十分困难,加之区域内气候多变,可飞行天气少,第一个进驻的机组甚至半个月没有执行一次像样的任务。

  该团官兵树立信息战的新理念:每一次航测任务的完成好坏影响着战场建设,每一组航测数据的精密程度都关系着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负,力争飞一个架次有一次成果,拍一张航片出一幅精品。机组成员与气象部门密切沟通,根据气候特点将飞行日计划改为飞行时段计划,抓住每一个可飞的时间段组织飞行;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组织成员认真开展地图作业,集思广益分析每个测区的最优航线,详细研究每条航线进入、退出的最好方法。保证每次飞行都能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数据。此次任务中,该团先后派出30个机组,转战全国10多个机场,完成上千幅真彩图,为该区域数字化战场建设提供了翔实的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成果获总参军事测绘重大工程建设奖。

  上世纪50年代初,该团刚刚组建时,我国还没有一份完整的航测资料,部队装备老旧,各类器材奇缺,每一次航测都可谓举步维艰。该团官兵迎难而上,在第一代1比100万雄鸡版图的绘制中,攻坚克难,转战八方,在东北边境线上他们寸土必争,在西北高原戈壁他们披荆斩棘,在华南崇山峻岭他们傲视艰险,在东南沿海一线他们未战而先求胜,祖国高原的天空无处不镌刻下他们不朽的功勋。官兵们还勇于创新,自行研制某型“航空照相机内方位元素光学检定台”,成功发明某型“电子印相机”,提高航测工效4到6倍,为第二、三、四代军事地图的绘制立下汗马功劳。

  工程不能因航测困难而停止,怎么办?

  当听说自己亲自测量的某项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为国家节约建设经费近亿元时,该团飞行一大队大队长王华激动得手舞足蹈。回忆起当初的艰辛,他大声地告诉机组成员:“5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值了!”

  去年3月,王华带领机组进驻人迹罕至的西北某戈壁执行航测任务。对于久经沙场的航测兵来说,这次考验更加严峻。茫茫沙海地标难以寻找辨认,高温干燥人员体力消耗大,天气无常时刻威胁飞行安全。半吨重的相机也不比平常照相那样潇洒。高空缺氧、暴风雨随时都会“光临”,每次飞起来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生活条件十分简陋。一个个困难像大山一样横亘在他们面前。再难也要征服这片“死亡之海”,为项目按期施工趟路。他们发扬老一辈航测人冒着生命危险征服珠峰的精神,投入到航测战斗中,加班加点研究航测方案、计算偏流,寻找进入测区的最佳角度,把上百个航行数据,几套航测预案装进心里,最终拍摄出近万张高质量的照片,为国家科学选址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像王华一样,曾任副团长张起耀谈起为北京奥运会场馆选址测绘时仍然十分兴奋。当年北京拿到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许可证”时,亿万人民举国欢庆,紧盯荧屏的航测兵们击掌庆贺。不久,一项沉甸甸的重任落在了他们的肩头:为比赛场馆筹建规划提供全面翔实的地形、地貌资料。张起耀机组领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北京上空禁区飞行航线控制极其严格,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而且禁区边上是首都机场,飞行活动频繁,留给机组人员调整航线的时间极少,最重要的是在禁区航测,没有复飞机会,只能一次航测成功。所有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把使命刻在翼尖,把忠诚写在蓝天。经过认真准备,他们一层连一层,一块接一块地完成了航测任务,累计飞行14个架次,飞行时间77小时36分钟,航测面积达2150平方公里,为奥组委提供了准确的航测图。

  该团团长吴静华告诉记者,部队从组建那天起,就担负起了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官兵遨游四海飞遍大江南北,在重点工程开工前为其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堪称国家经济建设的“探路人”。为兰新铁路选址时,陈杰机组在高温达40摄氏度的环境下连续奋战两个月完成作业,铁道部给他们赠送了锦旗;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选址时,刘继才机组为了捕捉每天只有两小时的可飞天气,在连绵起伏的山脉间连续作业,仅一个月就完成了4个月的工作量,为国家节约移民经费2.5亿元……

  危险不会因为你恐惧而不发生,怎么办?

  航测人的爱,是涌动在内心深处对祖国和人民最质朴、最深沉、最浑厚的爱。这种爱,不图回报,却似无穷无尽的力量激发他们振翅奋飞。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道路阻隔、通信中断,地面营救人员一时无法进入震中位置。灾情如何,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

  在这危急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该团飞机紧急升空,奔赴地震灾区。地面救灾困难重重,空中航测也是艰辛万分:灾区连续阴雨,没有一块可供连续拍摄的区域;救灾飞机密度很大,航测高度从5800米至7200米一调再调……空中“麻烦”不断,机组几乎无法实施有效航测。早一分钟拍出航片,就早一些减轻灾区人民的苦难;多拍出一张好航片,就为抗灾减灾提供一分美好的希望。“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再大的困难也要坚决克服,再大的难关也要冲上去闯。”执行任务的张起耀机长的话掷地有声。他们一改常规航测方法,没有地标做参照,就按照飞行航向一寸一寸拍过去;云层太厚,就采取穿插法,先测无云区,再测淡积云移动区;气流太大,就关闭自动驾驶仪手动操控,在云缝中抢拍……终于,机组第一时间获取了汶川、北川等4个重灾区的航摄图片,为首长决策和判明灾情提供依据,并创下了单架次连续在空中作业8小时5分钟的历史记录。

  薪火相传的是爱民的情怀和精神,永不停息的是为民的品格和行动。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航测机的轰鸣又一次响彻灾区上空,为人民群众送去希望。当天正值周末,部队放假休息。中午时分,部队突然接到上级紧急航测的通知,在家吃午饭的机长刘庆扔下碗筷,撒腿跑向大队,取出飞行装具,就直奔机场。由于是紧急起飞,飞行前来不及搜集舟曲的详细资料,机组只好边飞行,边画图,边临时设计航线,在最短时间内航测机就准确飞临舟曲上空。当飞机以6600米的高度飞抵灾区后,机长刘庆却发现,灾区上空布满了厚厚的浓积云,黑压压的遮住了天空,根本无法实施航测。“下降高度!”刘机长命令道。但直至5200米,飞机仍然没有出云。这时领航员刘家宾提醒机长,山区飞行必须要留有600米的安全高度,否则就会有撞山的危险。而资料显示,附近大山最高峰的标高在4600米左右。危急时刻,刘庆机组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刘机长心头一横,接着下降高度!机组的赤子之心仿佛感动了上苍,在5000米的高度上,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云缝……

  大爱无言,誓言无声。从唐山大地震到大兴安岭火灾,从陕南水灾到藏北雪灾,该团官兵30多次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勇当“突击手”,成功对灾区进行航测,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铁翼鹏程,云天作证,一代代航测官兵把梦想和豪情,化作激越的蓝天史诗,谱写出动人的乐章,引领着战鹰高飞远航。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