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见证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 一级专列运送原子弹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6月26日 14:0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周恩来:“一次试验,多方受益”

  1960年8月,我从河南省新乡市一所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哈军工学习。这是一所高度机密的学校,我们入学进行政治审查是按绝密标准进行的。当时不仅审查了我高中三年的全部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和身体状况,还审查了我家三代的历史。

  1964年10月10日,我吃过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步,突然有个同学跑过来告诉我:“快到系主任办公室开会,有紧急任务。”我问:“什么紧急任务?”“不知道,快去吧。这是系里直接点的名。”这个同学不容分说,拉着我就直奔系主任办公室。

  坐定后,我数了一下,有十个学员,还有一个系里姓张的政治干事。系主任宣布:“同学们,接上级指示,要你们十个人由张干事带队去执行一项任务。现在宣布如下纪律:第一,不该问的不问,干什么事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告知大家。除了被褥、棉军衣和换洗的衣服之外不需要带其他东西。第二,到什么地方去,跟着领队走就是了,不允许对外说自己行动的轨迹。从现在开始,不许与外界通信联系,包括自己的家人,直到完成任务回到学校。第三,完成任务之后,对这次执行任务的情况未经允许不得泄露。现在汽车已经在宿舍楼前等候了,立即回宿舍打背包出发!”于是,我们连跟同学告别一下也没有,就上了汽车,每人分得一大挎包饼干,还有一军用水壶开水。

  当天晚上11点,军用大卡车把我们拉到了一列火车旁。我们登上了一节运货物的“闷罐子”车厢,还没有来得及问这是什么地方,列车就开动了。车厢里除了地板上铺着的草帘子外,再无其他的。为了御寒,我们打开背包并排紧挨着躺下,很快就睡下了。

  从“闷罐子”车厢的门缝里透过的光线,我们能得知是白天还是夜间。究竟经过了几个昼夜,我们也说不清楚了。一天,领队的干部通知我们已经到了乌鲁木齐,整理好行装下火车又列队进到一个兵站。这时,一位首长出现了,他与张干事简单交谈后,就带领我们上了另外一列火车。我们乘坐的这趟列车实际上就是开向罗布泊核试验场的专列。

  又过了两昼夜,在第三天黎明之前,我们乘汽车到了一个旷野的壕沟前。这时,从乌鲁木齐上车就一直陪同我们的那位首长告诉大家:“为了反对和制止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核讹诈,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根据周总理‘一次试验,多方受益’的指示,现在请大家来看我国第一次核试验爆炸,就是让大家初步得到一些核爆炸的感性认识……”

  我看过二战中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有关文献和纪录片,深知原子弹的威力。现在领导安排我们参观中国自己研制的原子弹,大家都惊呆了。为了保密,大家都不敢用力鼓掌,只是握紧了拳头,对视着,以示荣幸和自豪。

  随后,首长又告诉我们,面前的壕沟就是观看原子弹爆炸的掩体。他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进入核武器试验场之后的注意事项。他说,每个人一定要戴好防光辐射的墨镜,尽管它的透光率只有万分之一,但在爆炸的时候还要背朝爆心,用手把脸捂严了。一切都如同战斗前的动员。

  1964年10月16日清晨,罗布泊晴空万里。我们在一条齐胸深的壕沟里就位了。这里距离原子弹爆炸点有60多公里。我们向壕沟的前方看去,在远方隐约有火车头、汽车、通信设施、简易楼房、半地下地堡。据说还有一些农业研究单位送来的猴子、兔子、鸟及各种植物,它们都是用来测验原子弹爆炸威力和其他核爆效应的,为研究防御核武器的破坏提供数据。这条壕沟的左右两侧还分布着几条同样的壕沟。

  我们被告知,核爆炸试验将在下午进行。虽然离爆炸只有几个小时,但大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焦急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右侧不远处的一条壕沟,是首长的“观礼台”。下午2点多钟,右侧“观礼台”里的人越来越多。张干事提醒我们要戴好防辐射墨镜之后,现场变得鸦雀无声了。

  10月16日15时整,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爆发出一道强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周围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的高压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爆心向四周飞驰。大火球垂直跃上天穹,由红变黑,黑里透红,团团火焰和烟云翻滚着,一根粗壮的尘柱平地拔起。雪白的烟雾在空中翻卷,地面上涌起的尘柱不断蹿高。烟雾和尘柱连在一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

  随即,我们又看到许多防化兵冲向了爆炸现场;飞机在蘑菇云中穿梭。顿时,试验场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看完这次核爆炸试验后,我们就在现场等待着返回的行程。这时,又有一位首长来看望我们。这位首长向大家问好之后,又特意提高了嗓门说:

  “同学们,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爆炸成功了。我在这里还要特别地感谢你们的母校哈军工,我们基地的张蕴钰司令员就是你们的院长陈赓大将推荐的;第一批到基地来工作的就有你们的王如芝教授;你们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原子工程系,你们的许多老师和几百位同学在这次核试验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你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戴着防毒面具冲向爆炸现场搜索爆炸科学数据的,就有你们六系(防化兵系)的校友。在这十分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在这关系到军威国威震撼世界的重大行动中,他们吃大苦耐大劳,不怕死不怕累,他们的意志最坚定,祖国是记住他们的。你们的母校还为原子弹的试验提供了许多仪器。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按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按钮的就是你们的校友韩云梯同志。”

  大家听后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尽管我后来没有从事核研究工作,但是,我时刻都在期盼着有机会再次见到曾经为中国核试验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校友们。

  一级专列运送原子弹

  1960年8月,由于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

  1963年3月,刚组建不久的新疆马兰基地研究所急需科研人员开展工作,哈军工原子工程系核爆炸杀伤因素测试分析专业的45名学员奉命提前毕业,其中38名分配到基地研究所。这批学员政治素质好,专业扎实,成为马兰基地研究所最主要的一支科研骨干力量。

  1963年夏,又有100多名原子工程系学员毕业,除了一个人分到基地外,其余则分到核工业研究院(即九院),乐得李觉院长眉开眼笑。聂荣臻听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年轻人,非常高兴,一定要见见哈军工的毕业生。11月13日,北京天气晴冷,聂荣臻穿着浅灰色大衣,戴着墨镜,在张爱萍、刘杰、李觉、邓稼先、吴际霖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九院看望哈军工的毕业生。他勉励大家努力工作,不辜负国家的重托。讲完话后,聂荣臻又与大家合影留念。大家站在聂荣臻等首长的身后,心中顿时生出无限豪情。在这些毕业生当中,有一个叫韩云梯的年轻人,他1958年秋进入原子工程系学习,是核控制专业的学员班长。

  青藏高原上的金银滩草原海拔3200米,每年除了6、7两个月天蓝草碧外,其他月份则或是大雪纷飞或是黄沙蔽日。就是在这样的荒原上,建起了中国221核工业基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绝密科研工作。哈军工的同学怀着崇高的理想,跟着李觉将军,西出玉门关,来到这里,住进了被戏称为“猫儿眼”的低矮狭小的临时工棚里。就是在这样的“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草当干粮”的艰苦生活中,他们参加了原子弹研制工作的“草原大会战”。

  1964年7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221基地组装成功。9月28日,由九院副院长吴际霖带队,第一颗原子弹和相关的试验仪器设备与九院参试人员一起,在绝对保密和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乘坐一级专列启运。周恩来下令将运载核弹的列车定为一级专列,按最高级别实施警卫,押运人员都是百里挑一,韩云梯负责押运控制系统等试验设备。各有关部门为了落实周恩来提出的“保装、保运、保响”的指示,做了充分准备。

  据负责铁路运输的领导说,专列驾驶员的技术和政治素养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保证专列在运输过程中以匀速行驶,避免原子弹部件互相碰撞。专列上所用煤都是用筛子筛过的,防止从煤矿带出没有爆响的雷管等爆炸物混在煤里。列检员用的铁锤都改为特制的铜榔头,防止列检员敲打火车轮子时产生火花。专列沿途所有横跨铁路的高压线,在列车通过前都要停电,以避免静电引起意外事故,保证专列安全运行。沿途遇到的列车都要给专列让路。为保证专列的绝对安全,解放军战士在铁路沿线日夜巡逻。专列经过的站台上,铁路民警和地方公安保卫人员几步一岗守卫着。沿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部门领导和各铁路局公安处长,精心护送列车,并随时向吴际霖副院长汇报专列运行情况。

  吴际霖副院长思绪万千,根本睡不着。他时常到“产品”车厢去询问温度、振动等情况。专列停站后,他下车问候列检人员,向公安保卫人员致谢。经过三天三夜的运行,专列安全到达基地。与此同时,原子弹的核心部件铀-235内球由第二机械工业部保卫部高副部长和九院的胡仁宇监护,乘飞机也运到了基地。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