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析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政策与格局

2012年07月16日 11:24 来源:学习时报 参与互动(0)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30多年前,谁能想到中国军队能够参与国际维和、国际救援或是与外军举行联合演习?今天,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息息相关,中国军队成为国际安全合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从军事交往、军事互信、地区安全合作到军事技术合作,从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救灾行动到双边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形成了合作伙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的崭新格局。

  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开展战略磋商与对话。中国已同22个国家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对话机制,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开通了国防部直通电话。中国军队还积极开展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构架下的国防部长会议、防务安全论坛,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以及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等高级别官方多边对话机制。

  二是加强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建设。中国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越南等国签署了边防合作协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协定和裁减军事力量协定,对7600多公里边界一定纵深内的军事力量进行裁减。与印度签署了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的协定,与不丹签署了在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中国边防部队还与一些邻国开展边境联合巡逻、检查、管控等卓有成效的边防合作。

  三是推进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1998年中美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就海上军事安全问题举行会晤,近年来还就美军舰机对中国沿海抵近侦察问题进行了磋商。2009年中韩相邻海空军间直通电话正式开通,相互通报海空情况已成为常态。2008年以来,中日就建立海上联络机制进行三次工作磋商,近期已就该机制的目的、构成及联络方式等达成基本共识。2005年中国与越南签署《中越海军北部湾联合巡逻协议》,两国海军共开展13次联合巡逻。中方一贯主张以事实为基础,通过谈判妥善解决南海争议,各方应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基本原则,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

  四是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2002年以来,中国与20多个国家就反恐、救灾等共同关心的主题,举行了近60场陆上、海上和空中联合演习和训练。特别是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举行的“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有力地震慑了地区“三股势力”。中国军队还多次主办中国与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非传统安全合作论坛、东盟地区论坛武装部队参与国际救灾法律规程建设研讨会等。

  五是履行国际安全责任和义务。截至2012年6月,中国军队共参加联合国23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2万人次,有9人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海军自2008年年底开始参与亚丁湾护航国际合作,迄今共派出12批31艘军舰,完成4700多艘船舶的护航任务,成功解救41艘被海盗袭扰的民船。中国军队先后30多次承担向受灾国家提供救援物资运输的任务,6次派出地震救援队和医疗防疫救护队等专业力量参加国际灾难救援行动。同时,中国还为其他国家的军队提供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包括培训外国各类军事人才、援助少量物资等。

  六是扩大军事交流和开放程度。中国已与 150多个国家开展军事交往,每年有近400个中外军事代表团互访。邀请外国军事观察员、驻华武官观摩军事演习,组织外军代表团参观陆海空三军多个兵种的部队和院校。参加联合国武器登记制度和军费透明制度,每年提交《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国家履约报告,自觉接受国际机构军控核查。先后发布7部国防白皮书,建立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开设了国防部网站,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这些军事交流和对外开放活动,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和中国军队的了解,有助于避免误解和误判。

  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发展与动荡、变革与危机、合作与竞争交织互动的新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可阻挡,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浩荡,但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中国军队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主要奉行以下政策主张:

  第一,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安全合作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协和万邦”。600多年前,郑和远洋时所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相互依赖空前加深,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共同应对挑战,合作维护安全,已成为各国的广泛共识。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就是主张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互不猜疑、互不敌视,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协商化解纠纷。中国军队作为新安全观的践行者,坚持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理念,服从服务于国家和平发展战略,推动构建新型安全合作关系,致力于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环境。

  第二,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对外军事关系,拓展全方位国际安全合作。冷战结束以来,尽管一些国家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强化军事同盟、片面谋求绝对安全,但基于共同安全的非对抗性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主流,安全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日益多样。冲突和战争只会导致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零和博弈和集团对抗必然造成安全环境的螺旋式恶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不屈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中国军队贯彻国家外交政策,发展对外军事关系,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安全合作,来践行吴越同舟、相救如左右手的“同舟共济”战略理念,来实现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的有机统一。

  第三,着眼累积战略互信,建立平等、互利、有效的军事互信机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切人类和平合作的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多一些战略互信,少一点战略互疑,就能够开辟更加广阔的国际安全合作前景。近些年来,一些人无端猜疑、指责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多样化运用,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这不仅歪曲了中国的战略意图,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毒化了国际安全合作的氛围。战略信任需要在良性互动基础上不断累积,安全合作应当以促进共同安全为根本目标。中国军队一贯主张在增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与各国军队相互尊重、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建立平等、互利、有效的军事互信机制。中国军队将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以互动促互信,以互信促合作,以合作促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务实合作、量力而行,承担与国力军力相适应的国际安全责任与义务。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新旧安全两难问题并存的亚太地区,各国携起手来加强务实安全合作,是应对挑战、消弭威胁的必由之路。我们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选择那些各国存在普遍需求、符合各国共同利益、条件成熟的领域稳步推进地区安全合作。中国军队积极投身于这种务实合作,在应对恐怖主义、海盗袭击、自然灾害等跨国威胁和挑战方面贡献应有力量。但也要看到,大而不强还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军队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90位之后,中国军人人均军费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军队既要积极参与,在地区安全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又要量力而行,在国力军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为地区和平稳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第五,师出有名、依法行动,注重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性与合法性。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国家利益不断向外延伸,中国军队将以更加主动和开放的姿态走向外部世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义务,并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以合作共赢维护国家利益,坚定不移地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这就确保了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性、合法性。中国军队将始终遵循防御性国防政策的本质要求,坚持在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框架下,依法用兵、依法行动,在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中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21世纪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之路,军队应该也可以成为促进国际安全合作、维系世界和平繁荣的纽带。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现在不称霸,将来发展起来了也不称霸。这是中国对世界所做的庄严承诺。中国军队在担负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重任的同时,将会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为使各国人民共享安全利益,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任海泉)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